ID: 23737668

2.5《通过感官来发现》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19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1次 大小:3310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通过感官来发现,教学设计
  • cover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自己》 2.5通过感官来发现 核心概念: (五)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教学目标: 1. 科学观念 学生能说出人体五种感觉器官(眼、耳、鼻、舌、皮肤)的基本功能 学生能举例说明感觉器官对观察的重要性(如:用眼睛看颜色、耳朵听声音) 科学思维 学生能简单比较不同感官获取信息的差异(如:眼睛看 vs 耳朵听) 学生能通过观察记录发现重复观察能获得更多信息(如:第一次看到树叶颜色,第二次发现叶脉) 3. 探究实践 学生能用至少两种感官完成校园观察并绘制简单记录 学生能按照安全提示规范使用感官(如不尝陌生物品) 4. 态度责任 学生愿意主动参与感官观察活动 学生能说出2-3条保护感觉器官的具体方法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 1.感官功能的认知:通过多感官互动活动(如"蒙眼摸物"游戏)强化五官功能理解 2.观察记录的实践:指导用符号/简笔画记录信息 难点: 1.抽象概念理解:用"皮肤也是感官"的实物体验(如冷热水触摸)突破认知局限 2.安全规范内化:通过情景模拟(如出示不明液体)强化"不闻不尝"的安全意识 教学准备: 1.多感官观察箱(每组1个) 透明密封盒内装:彩色风车(视觉)、铃铛(听觉)、柠檬片(嗅觉)、凹凸纹理板(触觉) 2.安全体验包 护目镜(演示强光防护)、耳塞(噪音场景)、医用口罩(气味过滤) 教学过程: (一) 趣味导入,激发兴趣 (约5分钟) 游戏“猜猜是什么”: 请一位同学上台,闭上眼睛,用手摸“神秘袋”里的一个物品(如松果),猜猜它是什么? (预设:学生来讲台进行蒙眼猜的游戏) 提问:你用了身体的哪个部分来猜?它帮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预设;引导学生说出“手”和“摸”) 引出课题: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台神奇的侦探仪,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都是我们的小侦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通过感官来发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游戏互动性强,学生参与度高,能自然引出课题,为后续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二) 探索新知,认识感官 (约10分钟) 1.认识五种感官 看图说话:出示教材中的四幅圆形图,请学生说说他们在做什么,用了哪个感官。 (预设:“眼睛看”、“耳朵听”、“手摸鼻闻”、“舌尝”)。 突破难点(皮肤):在说到“手摸”时,强调不仅是手,我们全身的“皮肤”都有这个本领。可以让学生摸摸自己的脸、桌面,感受皮肤的感觉。 (预设:学生用“皮肤”这个器官进行感受,感受触觉) 2.归纳总结:师生共同总结,我们有五种感觉器官: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舌头(尝)、皮肤(摸)。 3.安全提醒 出示放大版的“安全提醒”图标,严肃地告诉学生:为了保护自己,对于不认识的、陌生的物品,绝对不能用鼻子闻,更不能用手舌尝!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帮助学生系统认识五种感官及其功能。通过看图说话,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直观感受各感官作用,突破皮肤感知这一难点。总结归纳强化学生对五种感官的整体认知。安全提醒则培养学生安全意识,避免因错误使用感官而发生危险,使学生在认识感官的同时学会正确保护自己,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三) 实践探究,校园观察 (约12分钟) 明确任务:我们要像科学家一样,去校园里寻找秘密。出示教材P2的“校园观察记录单”,解释任务:选择校园里的一样东西(如一片树叶、一朵花、一块石头),用你的感官去观察,并把你的发现画下来。 (预设:学生理解观察校园的任务,并且认真观察老师的演示) 分组实践: 学生分组,带上记录单到指定区域进行观察。 教师引导:“你可以用眼睛看看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用鼻子闻闻有什么气味?用手摸摸是光滑还是粗糙?用耳朵听听风吹过它会发出声音吗?” 强调安全与记录:提醒安全规则,并指导学生将发现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