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末考试综合检测卷 (课程标准选择性必修概念2) (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1~12小题每题2分,13~16小题每题4分,共40分。) 1.白天鹅作为一种候鸟,每年3月开始从越冬地迁徙回繁殖地进行繁殖。研究人员在夏季对某白天鹅繁殖地(2 hm2)的白天鹅种群数量进行调查,第一次捕获并标记了18只白天鹅,第二次捕获了25只,其中带标记的白天鹅有9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繁殖地内的全部幼年和成年白天鹅个体组成一个种群 B.调查期内,该繁殖地白天鹅的种群密度约为50只·hm-2 C.调查期内,标记物脱落会导致种群密度的调查值大于实际值 D.繁殖地白天鹅的种群密度由出生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 2.石楠开花时会散发出特殊的刺鼻气味,这种气味可以吸引甲虫等昆虫为其传粉。石楠因其高观赏性和强适应性,常与高大乔木间隔种植作为行道树。此外,它还可作“土农药”防治蚜虫,并对马铃薯病菌孢子发芽有抑制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石楠向传粉昆虫释放化学信息,目的是调节种间关系 B.调查道路两旁石楠的种群密度可用等距取样法取样 C.石楠与高大乔木的间隔种植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石楠作为“土农药”对蚜虫和病菌的防治属于生物防治 3.海草是目前地球上唯一一类可完全生活在海水中的被子植物,一种或多种海草组成的大面积连续成片的植物群落称为海草床。海草床生态系统能改善海水的透明度,减少富营养质,为大量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同种类的海草生活在低潮带和潮下带6 m以上的生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可用样方法调查海草床中海草的丰富度 C.海草床中物种的组成和种间关系随季节变化说明群落发生了演替 D.海草床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这里的生物群落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4.灌丛化是指木本植物盖度(反映了植被的茂密程度和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面积)、密度和生物量增加而使草本植物种类与密度减少的现象。实验结果表明:在草原轻度→中度→重度灌丛化的发展过程中,小叶锦鸡儿(木本植物)的密度和高度逐渐增加,小叶锦鸡儿在中度灌丛化阶段相对于其他阶段出现植物横向生长减少、密度和高度显著增大的现象,从而影响草本植物的生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中度灌丛化阶段,小叶锦鸡儿和草本植物间的种间竞争加剧 B.火灾对小叶锦鸡儿和草本植物数量的影响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C.柠条豆象幼虫危害小叶锦鸡儿的种子,说明密度制约因素会降低种群密度 D.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密度的影响与种群自身密度相关,非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密度的影响与种群自身密度无关 5.某湿地因围垦造田和工业污染遭到严重破坏,在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后,其演替过程为:藻类、浮游生物群落→沉水植物群落→挺水植物群落→湿生草本植物群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群落演替过程中出现“优势取代”,故挺水植物群落阶段不存在沉水植物 B.水生植物具有发达的气腔,利于细胞呼吸,体现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C.该湿地生态系统修复过程中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因为其受到了严重破坏 D.群落演替是一个漫长又永无休止的过程 6.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相关的描述,错误的有几项( ) ①“数罟不入洿池”可使池塘中鱼种群的年龄结构维持在增长型 ②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 ③由于空间和资源是有限的,种群增长到一定数量会保持稳定 ④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仅与食物有关 ⑤稻—鱼—蛙种养结构中,鱼和蛙粪便中的能量可以供水稻利用 ⑥“蜜蜂来访,枝头挂果”体现了消费者对植物的传粉具有重要作用 ⑦能量金字塔能直观地反映生态系统各营养级间能量的关系 ⑧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A.3项 B.4项 C.5项 D.6项 7.花生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