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实践 曹冲称象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千克、吨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掌握单位间的换算方法,培养学生的量感。 2.理解“曹冲称象”中等量替换的原理。 3.能选择合适的秤称量物体的质量,并能根据实际情境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 4.通过实验操作,应用等量替换法解决实际问题。 5.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质量单位的认识与换算;“曹冲称象”中等量替换原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 吨的实际感知;实验操作中如何保证称量结果的准确性。 【教学准备】 教具:电子秤、天平、杆秤、体重秤、水盆、石块、一袋大米(模拟“大象”)。 学具:苹果、橘子、小番茄、不同面值硬币、记录表。 资料:《曹冲称象》故事动画、质量单位关系表、秤的种类图片。 【教学方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演示法、讲授法。 学法:探究学习法、合作交流法。 一、激趣导入 1.故事激趣:播放《曹冲称象》动画。 提问:曹冲用了什么方法称出了大象的体重? 2.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复述故事,总结“等量替换”的原理。(把大象和石块先后放在同一只船上,船下沉到相同的位置,表示船上的石头的质量与大象的体重相等。所有石块的质量和,正好等于大象的体重。) 二、探究新知 1.我们也来称“大象”。 (1)模拟实验:用一袋大米代替“大象”、石块代替等量物体。(学生4人分一小组) 师:该怎样来开展这个实验呢?同学们想一想。 生1:准备一个较大的盆表示“小河”,一个较小的盆盛放“大象”,先把“大象”放进小盆,标记好水位线;然后取出“大象”,放一些石块进去,直到水位线达到标记水位线,再取出石块称重。 (2)操作步骤:师一边讲解,一边指导学生操作。 ①将一袋大米放入水盆,标记水位线; ②取出一袋大米,逐步放入石块,直至水位线相同,称石块总质量。 ③称量所有石块的质量,即为“大象”的质量。 (3)讨论:为什么石块总质量等于“大象”的质量? 如何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如保持盆平衡、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过渡提问:古代为什么很难称出大象的体重?现在可以用哪些工具和方法? 师讲解:古代没有大秤,无法称出大象几吨重,现在我们可以用地磅(汽车衡)称出大型物体的质量。 2.常见的秤和常用的质量单位。 (1)认识各种各样的秤。 教师展示各种秤,讲解各种秤的特点: ①天平:实验室中称物品的质量,如纽扣、小颗粒、稀有金属等,有精准的优点。 ②杆秤:以前家庭中常用来称物品的质量。 ③电子秤:商店、菜场大多使用,有方便的优点。 ④体重秤:用来称人的体重。 ⑤磅秤:用来称较重物体的质量。 ⑥地磅:用来称大型物体、大宗物资的质量。 …… (2)认识质量单位。 师: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哪些?不同质量单位分别适合计量哪些物体的质量? 学生汇报交流。 生1:菜场里用盘秤称蔬菜的质量,比如一堆萝卜重1.5千克,用千克作单位。 生2:我的体重是31千克,也是用千克作单位。 生3:一枚回形针只有1克,这种较轻的物体用克作单位。 生4:称汽车的总质量可以用电子地磅,这种用吨作单位。 …… 师继续讲解:千克、克、吨及符号。 师总结:计量多数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计量很重的物品的质量,常用吨作单位;计量很轻的物品的质量,常用克作单位。 (3)引导学生称一称身边的物体。 3.不同质量单位的含义和关系。 (1)展示表格,师讲解克、千克、吨的符号及换算关系。 千克 用kg表示 千克又叫公斤 克 用g表示 1000克=1千克 吨 用t表示 1吨=1000千克 学生举例: 1枚1元硬币≈6克(1克很轻)。 1袋食盐重500克,2袋食盐重1000克(1千克)。 1个三年级学生体重大约30千克。 1吨很重,1头成年大象的体重大约是4吨。 (2)动手称量。 ①称1千克苹果、1千克橘子、1千克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