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39197

5 大自然的语言 课件(共45张ppt)

日期:2025-10-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0次 大小:42557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大自然,语言,课件,45张,ppt
  • cover
(课件网) 新课导入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我们人类用语言来进行交流,来表情达意,五彩缤纷的大自然也有着自己的语言呢! 燕子呢喃,春风拂面,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蝉声聒噪,烈日炎炎,告诉我们夏天来了; 田野金黄,北雁南飞,告诉我们秋天来了; 白雪皑皑,粉妆玉砌,漫天的雪花告诉我们冬天来了…… 其实,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来去都是大自然的语言。今天,让我们跟随竺可桢先生一同去探究《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梳理课文把握文章思路,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重点) 3.了解物候知识和物候学的研究在农业生产上的重要意义,激发观察大自然的兴趣。(难点) 能力目标:提高阅读事理说明文的能力 题目解说 大自然的语言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物候现象 比喻,将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生动形象地点明了说明对象———物候现象,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作者简介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yú)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中国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变迁以及物候学和自然科学史等都有深入的研究。代表作有《气象学》《物候学》等,有《竺可桢全集》。 写作背景 本文是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1期竺可桢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一文改写而成的。竺可桢长期坚持物候观测,掌握了翔实的资料,为我国物候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写此文的目的是普及物候知识,以期帮助农业生产,提高农作物产量。 文体知识 事理说明文 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的规律的说明文,叫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 事理说明文与事物说明文的区别: 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 说明 对象 抽象事理 具体事物 说明 内容 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 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等 说明 目的 使读者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 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 常用 说明 顺序 首要遵循的顺序是逻辑顺序 通常采用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有时也会采用逻辑顺序 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课文,根据文章内容划分层次。 一、(1-3)以四季物候的变化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二、(4-5)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三、(6-10)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 四、(11-12)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本篇文章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第一部分描述现象,由表及里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做出解释,话题转到农业上,与文章结尾形成了照应。 第三部分推究原因,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是文章的主体。 第四部分阐明意义,再次突出“大自然的语言”,与第一部分照应。 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物候和物候学 从文章当中概括物候和物候学的概念 物候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物候学 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精研细读 1.本文1-3段是怎样将“物候”这一科学概念一步步引出来 描绘四季变迁的景象 指出动植物的变化与气候之间存在的关联 最后指出这些“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 这部分说明物候学研究的对象,先从一年四季物候的变化谈起,用短短百十来字,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情况,既生动形象,又高度概括,使读者对物候学有了直观的认识。 接着,作者再以具体现象作为例子,用“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和“花香鸟语,草长莺飞”这样富有诗意的语言,告诉读者,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在此基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