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40721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09-2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8次 大小:7852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单元,统一,试卷,发展,巩固,国家
  • cover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1.制作时间轴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式。下面的时间轴反映了(  ) A.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B.选官制度的持续发展 C.地方行政机构的调整 D.对外交往的深入推进 2.明清时期,政府规定科举考试须用“八股文”,并严惩“异端”。这些措施的目的是(  ) A.发展海外贸易 B.推动文化创新 C.促进民族团结 D.加强思想控制 3. 明代引进了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等,为粮食的增产开辟了新的途径。郑和下西洋获得一种高级青花料,提高了青花瓷生产水平,景德镇产出的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材料反映出明朝经济发展的原因是(  ) A.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 B.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C.君主专制统治的强化 D.中外之间的经济互动 4. (跨学科·语文)诗歌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气象。下面的诗歌(节选)体现出明朝对外交往(  ) 永乐满朝人济济,西洋万里水茫茫。 星牵沧海云帆耸,浪系天涯纽带长。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A.双向交流,兼收并蓄 B.和平交往与暴力冲突并存 C.闭关锁国,一口通商 D.被迫卷入了资本主义市场 5.在期末复习时,历史老师将中国古代著名人物进行了整理分类,其中第二组人物属于(  )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成吉思汗、努尔哈赤 陈胜、李自成 张仲景、李时珍 司马迁、司马光 A.少数民族首领 B.著名历史学家 C.著名医药学家 D.农民起义领袖 6. 某教师在课堂上展示了如下内容,此内容反映出这三部科技巨著的共同特点是(  ) 著作 作者 价值 《本草纲目》 李时珍 此书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 《天工开物》 宋应星 此书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农政全书》 徐光启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A.继承和总结 B.突破与创新 C.交流和发展 D.艺术成就高 7.学会依靠可信史料认识历史是学习历史应具备的重要能力。研究清朝对西藏的管辖,下列材料中可信度最高的是(  ) A.某当代学者所著《清朝民族政策研究》 B.历史小说《驻藏大臣传奇》 C.清政府颁布的《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原文 D.民间关于金瓶掣签制度的传说 8.某班开展一系列线上研学活动,并搜集了如下资料。据此判断,该活动的学习内容是(  ) A.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 C.中外文化交往密切 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9. (跨学科·地理)下面是《清朝疆域图(1820年)》。据图可知(  ) A.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十分迅速 B.清朝人口密度大,人地矛盾突出 C.台湾、西藏、新疆等是中国领土 D.我国开始受到来自英、美的威胁 10. (高阶思维)“清代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在康雍乾时期尚可通过君主的精明强干维持高效运转,但这一制度的核心缺陷在于其过度依赖个人权威。一旦君主能力不足或决策失误,国家机器便会陷入瘫痪。”作者的观点旨在强调(  ) A.康雍乾时期君主开明 B.清朝君主专制达顶峰 C.近代清朝君主的无能 D.清朝高度集权的弊端 11. (新考向·主题探究)某同学在复习时制作了下面的历史笔记。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A.争霸与争鸣 B.分裂与统一 C.繁荣与开放 D.盛世与危机 12.明朝时,小说、戏曲等大众化的文学艺术形式有了突出的发展;清代的小说和戏剧表演也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呈现出世俗化的趋势。上述材料介绍的是明清时期文学艺术发展的(  ) A.条件 B.意义 C.特点 D.局限性 13.史实是对历史的客观描述,历史观点是对史实的主要看法。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B.闭关锁国使中国落后于历史发展进程 C.乾隆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