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43398

4.1被动运输-同步练习(有答案) 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日期:2025-09-29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00次 大小:69944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6,必修,人教,生物,学期,高一
  • cover
高中生物必修1 第4章第1节 被动运输检测试卷 一、单选题 1.(2025·黑龙江大庆期末)关于细胞的吸水与失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动物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渗透装置中的半透膜 B.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可以看作一层半透膜 C.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相当于渗透装置中的半透膜 D.当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的时候,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2.(湖南名校2025高一上期末联考)如图为U形渗透装置,把质量浓度相同的果糖溶液和蔗糖溶液用膀胱膜隔开,实验起始前液面高度相同。下列推测和判断错误的是( ) A.起始前两侧溶液质量浓度相等,但物质的量浓度不相等 B.推测装置内溶液渗透平衡时,乙侧液面高于甲侧 C.用纱布或滤纸取代膀胱膜不会出现相同的实验现象 D.装置内溶液渗透平衡时,将没有水分子通过中间的膀胱膜 3.(2024浙江绍兴期中)将不同家兔红细胞置于同一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水分子的跨膜运输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段时间后,丙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B.处于乙细胞状态时没有水分子出入细胞 C.图中甲、乙、丙细胞都正在发生渗透作用 D.若将初始状态的甲、乙、丙细胞同时分别置于蒸馏水中,丙细胞先破裂 4.(江苏盐城五校2025高一上联考)下列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的是( ) A.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B.CO2进出细胞 C.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甘油 D.K 逆浓度进入神经细胞 5.用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1的乙二醇溶液和2mol·L-1的蔗糖溶液分别浸泡某种植物细胞,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得到其原生质体(不包括细胞壁的植物细胞)体积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细胞可能是解离后的根尖分生区细胞 B.曲线AC段表明细胞液浓度先减小后增大 C.曲线BD段表明水分子进出细胞处于平衡状态 D.实验表明原生质层对乙二醇和蔗糖的通透性一样 6.K+可通过通道蛋白运出细胞,如图为K+通道蛋白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K+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 B.膜内外K+浓度梯度的大小会影响K+的运输速率 C.K+顺浓度梯度通过细胞膜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 D.水分子和Na+也能借助该通道进出细胞 7.(2024江苏徐州期中)科研人员将某种植物叶片置于一定浓度的乙二醇溶液和蔗糖溶液中,培养相同时间后检测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相对体积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溶液是乙二醇溶液,乙溶液是蔗糖溶液 B.甲溶液和乙溶液起始浓度可能相同 C.C点时甲溶液中的溶质开始进入细胞液 D.A点到B点过程中原生质体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8.(2024云南德宏州期末)协助扩散需要细胞膜上载体蛋白或通道蛋白的协助。如图甲、乙分别表示载体介导和通道介导的两种协助扩散方式,其中通道介导的扩散速度比载体介导的快得多。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均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B.甲、乙两种方式均需要消耗能量 C.甲、乙两种方式在转运离子的过程中空间构象都不发生改变 D.甲、乙两种方式运输速率都与膜两侧物质的浓度梯度无关 9.(2024山东滨州期中)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导致人类对淡水的需求增加。利用反渗透技术进行海水淡化是解决淡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该技术的原理是利用压力使高浓度溶液中的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但其他物质不能通过,如图为反渗透装置示意图(初始状态为两侧液面等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半透膜上只有运输水分子的蛋白质,没有运输其他物质的蛋白质 B.若不施加人为压力,则水分子只能从低浓度溶液一侧向高浓度溶液一侧移动 C.若在液面处于图中状态时,去掉人为压力,则两侧液面高度不会发生变化 D.若不施加人为压力,当两侧处于动态平衡时,依旧是高浓度溶液一侧浓度大于低浓度溶液一侧 10.(重庆巴蜀中学2025高一上期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