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话故事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读读童话故事”为主题,衔接一年级阅读基础,聚焦整本书阅读习惯的启蒙培养。教材通过推荐《小鲤鱼跳龙门》《一只想飞的猫》等经典童话,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儿童文学的魅力,激发课外阅读兴趣。内容编排上,以“观察封面→猜测情节→共读分享”为主线,渗透书名、作者等基本信息识别,同时强调爱护图书的习惯养成。文本语言浅白生动,情节充满奇幻想象,如《孤独的小螃蟹》通过拟人化手法传递友谊与成长,符合二年级学生认知特点。教材还通过学习伙伴对话提示阅读方法,如“边读边想象画面”,将阅读兴趣与思维训练有机结合。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7-8 岁)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对充满奇幻色彩的童话故事兴趣浓厚,但独立阅读能力有限,需借助拼音、插图辅助理解。他们已具备一定识字量(约 1600 字),能朗读简短文本,但整本书阅读时易因篇幅长、情节复杂产生畏难情绪。课堂中,学生乐于参与角色扮演、故事接龙等互动活动,但在提炼故事主旨、分析角色品质时需教师引导。此外,部分学生缺乏家庭阅读支持,需通过亲子共读任务强化家校协作。 【素养分析】 文化自信:通过阅读《小鲤鱼跳龙门》等中国童话,感受民族文化中勇敢、智慧的精神内核,初步建立对中华优秀儿童文学的认同感。 语言运用:能准确识别图书封面信息,积累描写角色特质的词语,尝试用连贯语言复述故事片段。 思维能力:借助“书名猜情节”等工具,培养逻辑推理与批判性思维,如通过《一只想飞的猫》反思“不切实际幻想”的后果。 审美创造:在想象“小螃蟹如何战胜孤独”等情节中,体会童话语言的诗意与画面感,尝试用绘画、创编等形式表现对故事的个性化理解。 【教学目标】 1.自主阅读,激发阅读童话故事的兴趣。 2.认识书的封面,了解书名、作者等基本信息,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自主阅读喜欢的童话故事,通过导读,体会爱阅读的好处。 【教学难点】 分享阅读的快乐和收获,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情境激趣,主题导入 1.出示童话故事的插图,说一说童话故事中你印象最深的故事情节。 2.拓展小知识: (1)体裁—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 (2)内容—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编写适合儿童欣赏的故事。 (3)特点—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曲折离奇,引人入胜。 (4)表达—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去编织奇异的情节。 学习任务二、阅读活动,探究方法 1.观察《没头脑和不高兴》书籍封面,说说从封面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内容?(书名、作者、-出卷网-、系列等) 2.小组讨论,说说拿到一本新书时,我们要如何阅读? (1)读序———了解写作背景。 (2)览目录———明确内容和选择。 (3)懂内容———细品描述。 3.阅读要求。 (1)自主阅读,思考:故事内容是什么? (2)这本书中的作者和主人公分别是谁? (3)“没头脑”和“不高兴”为什么下决心改正自己的缺点? 4.故事小结。 《没头脑和不高兴》这本书讲的是两个男孩,一个叫“没头脑”,一个叫“不高兴”,他俩一个做事丢三落四,一个做什么事都不高兴。有一天他们突然变成了大人,因为自己的缺点而闹了不少笑话,一个个教训,让他们决心改正自己的缺点,最后他们重新回到了童年时代。 5.思考:为什么他们的名字叫“没头脑”和“不高兴”呢? 没头脑:做事丢三落四,不动脑筋。 不高兴: 凡事都会说不高兴,很任性。 6.思考交流。 (1)“没头脑”是什么意思 (2)发挥你们的想象,“没头脑”还会做哪些没头脑的事呢? (3)通过阅读这篇童话故事,你学到了什么? 学习任务三、书目推荐 交流分享 1.看书名,猜一猜故事主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