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44133

【任务型备课】统编版语文二上-22. 纸船和风筝(第1课时)(教案)

日期:2025-09-2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00次 大小:4630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纸船,1课时,风筝,-22.,任务型,语文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2. 纸船和风筝(第1课时) 【教材分析】 《纸船和风筝》讲了一个通俗易懂、充满温情的童话故事。本文共有11个自然段,是本册书中第一篇全文不注音的课文,旨在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自主识字,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和自主阅读的能力。课文紧扣“纸船和风筝”,层层推进故事的发展,先是松鼠和小熊因纸船和风筝成了好朋友,后来因一点小事而吵架,最后又是纸船和风筝让他们俩和好如初。纸船和风筝传递着两个好朋友的真情和友爱,是他们友谊的见证。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一年多的语文学习,使得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具备了自主识字和阅读不注音课文等基本的语文学习能力。学生能借助以往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大胆猜读生字,分享交流猜读方法。对于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应是有着浓厚的兴趣的,并喜欢模仿各种语气、神态、动作进行朗读和表演,能结合简单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在朗读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欲望可以得以张扬。 【素养分析】 (文化自信)文章借纸船和风筝化解矛盾,传递“和为贵”“重修复”的传统理念,让学生体会传统处世智慧,增强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文章巧用动词与富有童趣的对话,推动情节发展。学生通过朗读、改写,学习人物语言塑造方法,积累对话表达,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思维能力)以松鼠和小熊友谊的波折为线索,学生分析双方行为动机,梳理友谊发展脉络,锻炼逻辑思维,反思人际交往中的问题。 (审美能力)文中描绘纸船飘荡、风筝飞舞的画面,营造出温馨的氛围。又通过友谊失而复得的故事,让学生感受修复关系带来的和谐之美。 【教学目标】 1.认识“称、赞”等15个生字,正确书写“拿、仔”等9个字,理解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识“称、赞”等15个生字,正确书写“拿、仔”等9个字,理解词语。 【教学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问题思考,揭示新课 1.问题导入,思考: (1)纸船和风筝会有什么关系? (2)是谁放的纸船?又是谁放的风筝? (3)读了课题,你还有什么疑问? 2.朗读欣赏:多种形式听读课文,帮助学生感知课文大意。 学习任务二、学习字词,掌握书写 1.生字展示,提问:你认识这些生字吗?你是怎么认识的? 2.多音字“朝”: 3.多种识字 (1)字源识字:鼠、取。 (2)部首识字:扎、折、抓。 (3)对比识字:漂、愿。 (4)随文识字:筝、但、幸。 拓展:字源猜字、部首识字、形近字识字、联系上下文识字…… 4.随文识词:在原文句子中感知“纸船、松果、屋顶、纸条、难过、和好、但是”。 5.生字认读: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 6.重点字学习:教师指导本课的重点字。 (1)抓:左窄右宽,底部左右齐平。 辨析:抓( )爬( )瓜( ) (2)吵:“口”小偏上;右部撇长,向左下伸。 辨析:吵( )沙( )抄( ) 造句:我们要和平共处,不要总是吵架。 (3)但:左边窄长,撇画舒展,右边稍宽,最后一横稍长,右边的竖写在竖中线上。 出示各时期不同形态的字体:甲骨文、金文、小篆。 辨析:旦( )担( )胆( ) (4)哭:上部两个口稍小,“犬”的横略短,撇、捺舒展,比上面的两个“口”要宽。 记一记:一只小狗(犬)两张嘴( )。 辨析:哭( )器( )笑( ) 7.巩固生字: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生字。 8.初读课文 初读感知,提出阅读要求: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圈画出不认识的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 (3)讨论:松鼠和小熊是怎么成为好朋友的? 9.初读课文,听读课文。 10.主要内容:出示课文相关的三幅图片,小组合作,把这三幅图连起来,讲一个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