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语文园地八(第2课时) 【教材分析】 本单语文园地八安排了六个板块的内容。 “识字加油站”编排了十个动物名称的词语,旨在引导学生归类识字、学词,将识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 “字词句运用”第一题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猜读拟声词,并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加以运用;第二题是九个含有动物名称的四字成语,引导学生发现成语的特点,认读积累。 “书写提示”通过书写“数、群、船、能”,了解左右宽窄大致相等的字的书写要点,引导学生养成先看后写,减少修改次数的良好书写习惯。 “日积月累”编排了三句有关中华美德的名言,引导学生背诵积累,初步懂得与人交往方面的道理。 “口语交际”编排的是漫画《父与子》,能按顺序讲清楚图画的意思、培养学生看图说话的口语表达能力。 “我爱阅读”编排的是《狐假虎威》,旨在让学生明白道理:在生活中有些人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欺骗人,其实自己并没有真本事,讽刺了那些仗势欺人的人。 【素养分析】 文化自信:通过诵读《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及阅读《狐假虎威》寓言,感受儒家处世智慧与传统寓言的文化价值,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语言运用:能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顺序看图讲完整故事,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解释“不强迫同学借东西”,复述《狐假虎威》主要情节。 思维能力:梳理看图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逻辑,分析《狐假虎威》中狐狸 “借虎威吓百兽”的策略,培养因果推理与辩证思维。 审美创造:编排《狐假虎威》情景剧(设计狐狸、老虎动作),感受语言与表演艺术的融合。 【教学目标】 1.正确背诵名言,结合“不抢同学玩具”实例理解名言中“换位思考”的含义。 2.梳理看图素材,完整讲述故事,复述《狐假虎威》。 【教学重点】 能按顺序看图讲故事,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狐假虎威”中“狐狸借势”的本质。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日积月累 1.教师提出要求:自主阅读“日积月累”中的三句名言,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让学生分句朗读,教师相机正音指导:强调“欲、勿、规、矩”的字音,注意“朋友、规矩”两个词的末字在文言文中要读本音,不能读轻声。 3.提出要求:鼓励学生再次进行朗读练习,将句子读得更加正确、流利,读准句子的停顿。 4.全班交流对名言大致意思的理解,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练习表达,将句子说清楚、完整,感受名言所揭示的道理。 5.创设情境,运用句子。 教师提问:同学们,遇见下面的情况,你会用到我们刚刚学习的哪句话呢 出示相关情境,指名让学生说句子。 6.学生尝试背诵名言。 学习任务二、口语交际 1.观察课件出示的整组漫画,引导学生通读漫画,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按照序号观察前五幅漫画,想一想: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有哪些人 他们在做什么 2.教师指名让学生汇报,把自己看到的说给同学听。要求讲的同学说清楚,听的同学要专心。 学生汇报的时候,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把句子说清楚,说完整。 3.明确交际要求。 (1)观察图画,先了解每幅图的内容,再把这些图画的内容连起来,讲一讲这个故事。 (2)小组合作,按顺序一幅一幅交流。 要求:①按顺序用完整的话讲清楚每幅图的意思。②对最后一幅图的想象要合理,与前面的图之间要有联系。 4.按顺序讲图意。 5.交流总结,连贯讲述。 (1)明确要求:刚才我们分别了解了每幅图的内容,现在我们要把五幅图连起来,连贯地讲故事。你觉得怎么讲才能把故事讲得完整又清楚呢 教师总结:要按漫画的顺序把故事内容讲清楚,还要补充人物的动作、神态、对话等,让故事变得生动、有趣。 (2)小组内练习完整讲故事,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表扬讲故事时能加上人物动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