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45169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23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3次 大小:127622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教,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认识立体图形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二单元教学方案 第一部分 单元教学方案 一、单元教材简析 (一)领域及主题:图形与几何———图形的认识。 (二)课标要求 1.内容要求 (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简单的立体图形,能对图形进行分类,会用简单图形拼图。 (2)在认识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2.学业要求 能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原著、球等立体图形,能直观描述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能根据描述的特征对图形进行简单分类。 3.教学提示 图形的认识教学,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利用学生在幼儿园阶段积累的有关图形的经验,以直观感知为主。 图形的认识教学要选用学生身边熟悉的素材,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感知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特点以及这两类图形的关联,引导学生经理图形的抽象过程,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4.核心素养表现 “空间观念”主要是指对空间物体或图形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关系的认识。其中,重要的是实现两次转化,一次转化是“能够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人们对图形进行抽象的第一步是描绘物体的外部形象,其核心是把三维空间的物体用线条描绘在二维平面上”;二次转化是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其核心是把二维平面上的图形通过想象还原为三维实际物体。从中不难看出“抽象”“想象”“三维和二维的转换”的重要作用。 “几何直观”主要是指运用图表描述和分析问题的意识与习惯。在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图形的位置与运动方面,要求学生“能够感知各种几何图形及其组成元素,依据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根据语言描述画出相应的图形,分析图形的性质;建立形与数的联系,构建数学问题的直观模型”。其中,“几何直观有助于把握问题的本质,明晰思维的路径”表明了几何直观在学生认识图形特征、测量图形大小中的重要价值。 (三)核心概念 图形的特征认识:主要通过对图形的抽象,描述其特征,认识是测量的基础,而测量是从度量的角度加深对图形的认识。在图形的认识过程中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和推理意识。 (四)知识前后联系 单元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4种立体图形,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各种立体图形,能用自己的语言直观描述图形的特征,能根据语言描述找出相应的图形,能从现实生活中找出形状是这些立体图形的实物,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2.能初步运用立体图形的特征解决搭积木中的问题,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感知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 3.会用简单的立体图形进行拼组,能按要求将若干个相同图形拼成指定的图形;通过拼组活动,进一步感知图形的特征,体会立体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初步感受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4.发展初步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单元教学思路 (一)教与学的方法 教学方法:启发式、情境式、问题导学式、直观演示、游戏互助教学、信息技术动静融合、动手实践、操作感悟。 学习方式:倾听、观察、尝试、调整、分享、反思、动手实践、想象等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单元规划 单元课时整体规划 课时序号 课时名称 主任务(问题)和达成目标 地位 1 认识立体图形 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从形状的角度对具体物品进行分类,抽象出图形特征,初步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 通过图形特征的学习体会分类思想和抽象是认识图形的基本方法。 能够根据图形特征描述,找到身边更多的类似实物,巩固图形特征的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增强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应用意识。 种子课 2 解决问题 在观察、尝试、调整、分享、反思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图形的特征。 通过富有层次性的教学任务,在动手搭建过程中感悟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生长课 3 图形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