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45185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复习与关联》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19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5次 大小:26153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教,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与关联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数学一年级第六单元教学方案 第一部分 单元教学方案 一、单元教材简析 (一)领域及主题:数与代数———数与运算;数与代数———数量关系;图形与几何———图形的认识。 (二)课标要求 1.内容要求 (1)数与运算: ①在实际情境中感悟并理解20以内数的意义,理解数的组成、计数单位、十进制和位值制。 ②了解符号的含义,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通过数的大小比较,感悟相等和不等关系。 ③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加、减法的意义,感悟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④探索加法和减法的算理与算法,能熟练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不包含退位减法)。 ⑤在解决生活情境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数感、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 数量关系: ①在简单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和数的运算解决问题,能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 ②探索用数或符号表达简单情境中的变化规律。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简单的立体图形,能对图形分类,会用简单图形拼图。 2.学业要求 (1)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认读20以内的数;能用符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形成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意识。 (2)能描述加减法的含义,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能熟练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不包含退位减法),形成初步的运算能力。 (3)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和数的运算,合理表达简单的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 (4)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的道理,解释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感悟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关联,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和应用意识。 (5)能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直观描述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会用简单的立体图形进行拼组,能按要求将若干个相同图形拼成指定的图形;通过拼组活动,进一步感知图形的特征,体会立体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初步感受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3.教学提示 (1)要关注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二者间的联系。学生通过数的运算能够更好地认识数。 (2)强调数的加、减运算要在相同数位上进行,重视推理过程,体会算理和算法具有一致性,感悟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关注学生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3)通过创设简单的情境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并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运用数和运算的意义表达简单的数量关系,进而解决问题。 (4)引导学生经历图形的抽象过程,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并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的特点,发展空间观念。 4.核心素养表现 数感:在真实情景中认识0~20的意义,并能用这些数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物体的顺序。 运算能力:学习0~20数的加减法,探索加法和减法的算理与算法。初步学习运算法则进行正确计算。 模型意识:在问题解决中形成基本的“阅读理解、分析解答、回顾反思”解决问题的模型。 符号意识:使用0~20表示数量,正确使用“>”、“<”和“=”符号来比较0~20数的大小,感悟相等和不相等关系。 应用意识:在丰富灵活的、综合的问题解决中,充分感悟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可以利用所学的数学方法予以解决。 空间观念:能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直观描述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核心概念 数与运算部分,需要借助“计数单位、十进制、位值”这些核心概念,家琪数与运算的桥梁,初步感悟其中蕴含的一致性。 数量关系部分,加法模型是其中核心概念之一,具体为“总量=分量+分量”的关系。 图形与几何部分,核心概念之一就是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平面和立体图形,认识图形要素并研究要素与要素之间的关系,图形与图形之间的关系。 (四)知识前后联系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