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课型】 欣赏课型 【教学内容】 花城版三年级上册第1单元《追寻红色的印记(一)》第2课时《秋收起义歌》 【教材分析】 《秋收起义歌》是花城版三年级上册第1单元《追寻红色的印记(一)》第2课时欣赏课。《秋收起义歌》是一首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湖南民歌风格革命歌曲,由张士燮作词、陈杰作曲,创作于1965年,旨在纪念1927年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秋收起义标志着我党领导下工农武装力量的诞生,毛泽东在湖南浏阳市文家市镇提出“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去,开展武装斗争,建立革命根据地”,自此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开启,武装夺取政权的星星之火开始呈燎原之势。该歌曲曾作为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插曲,并多次在《奋斗吧,中华儿女》等大型演出中呈现。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直接体验来学习和探索音乐,对音乐活动表现出较高的热情。然而,三年级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相对较短,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维持学习兴趣。同时,学生间的音乐基础和能力存在一定差异,需要教师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通过丰富的音乐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享受音乐的乐趣。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一)审美感知 引导学生感受歌曲雄浑激越、青春激昂的旋律,体会湖南民歌风格的独特韵味,培养学生对革命历史题材音乐作品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的感知和欣赏水平。 (二)艺术表现 让学生准确掌握歌曲的节奏、音准和演唱技巧,能够有感情地演唱《秋收起义歌》,通过歌声表现出秋收起义的伟大历史场景和革命先辈们的英勇无畏精神,提高学生的歌唱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三)创意实践 鼓励学生对歌曲进行创新表现,激发学生对音乐创作的兴趣。 (四)文化理解 使学生深入了解秋收起义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理解歌曲所蕴含的革命文化内涵,增强学生对革命历史的认识和尊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特点,尤其是具有湖南民歌风格的节奏韵律,能够清晰、有力地演唱。 2.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感表达,通过演唱将秋收起义的伟大精神和革命先辈的豪情壮志展现出来。 (二)教学难点 1.让学生深刻理解秋收起义的历史背景和歌曲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从而在演唱中真正融入情感,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 2. 启发学生在创意实践环节中,能够结合歌曲的风格和主题进行有意义的创新表现,避免简单的模仿。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教师:老师提前准备一段关于秋收起义的纪录片片段,在课堂开始时播放给学生观看。提问:“同学们,视频中你们看到了什么?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刚刚我们看到的是秋收起义的历史画面,大家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紧张和激烈吗?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秋收起义是中国革命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事件,它为中国革命开辟了新的道路。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与秋收起义有关的歌曲《秋收起义歌》,让我们通过歌声来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书写板书《秋收起义歌》。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同学们对于本节课有一个预热的感觉,为后续引出主题奠定基础】 二、师生互动,走进音乐 (一)聆听音乐,感受情绪 教师:首先,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 预设:回答问题 预设:聆听歌曲并回答问题 教师:歌曲的情绪是雄壮的,从哪里可以感受到雄壮的情绪? 预设: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