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48245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必备知识点讲义

日期:2025-09-2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6次 大小:1775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 cover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必备知识点讲义 中外历史纲要(上) 考点一 早期中华文明 一、文化遗存 1.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元谋人、北京人,从事渔猎和采集,群居;已经学会用火。 2.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 代表文化 地区 社会生活 分布特点 仰韶文化 黄河中游 彩绘陶器,种植粟 分布广泛、多元一体、源远流长、中原为核心 大汶口文化 黄河下游 — 河姆渡文化 长江下游 种植水稻,养蚕缫丝 龙山文化 黄河中下游 黑陶、玉器、祭坛和神庙 红山文化 辽河上游 玉器、祭坛和神庙 良渚文化 长江下游 3.原始社会组织:原始人群、氏族(母系和父系氏族)、部落、部落 联盟。 阶段 特征 认识 母系氏族 社会 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生产力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从原始人群到父系氏族社会的变化,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也是生产关系变化的表现 父系氏族 社会 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明显,部落中出现权贵阶层,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 4.从部落到国家:炎帝和黄帝被后世共尊为华夏始祖。禅让是部落时代完成最高权力交接的方式。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邦国林立,史称“万邦”时代,有些邦国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二、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 1.夏、商、西周的政权更迭及政治制度 (1)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前1600年):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 (2)商朝 ①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 ②文化成就: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青铜器造型雄奇,纹饰华丽。 ③国家管理:国家机构更加完善。 商王 是最高统治者 中央 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 内外服制 a.内服: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 b.外服: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族 (3)西周 ①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②制度: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目的 巩固西周的统治 意义 a.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 b.宗法制与分封制相互补充,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 2.商、西周的经济: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时期。 农业 土地制度 井田制,实质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生产工具 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青铜农具极少 手工业 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 考点二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社会及思想变动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 1.列国纷争:“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 魏、秦)。 2.华夏认同观念 (1)春秋时期,周边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 (2)进入战国之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各族同源共祖观念得到发展。 二、商鞅变法 1.时间:公元前356年。 2.内容 经济 “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政治 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 社会管理 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 3.影响: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 1.孔子和老子 (1)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①核心观念是“仁”,意为关爱他人,主张统治者爱惜民力,“为政 以德”。 ②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同时承认制度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 改良。 ③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办学,打破了过去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推动了私学的发展。 ④对《诗》《书》《礼》《易》《春秋》等文献进行整理,后来这些文献成为儒家的经典。 (2)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①唯物史观:“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追求天人合一。 ②辩证法:事物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矛盾。 ③政治: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