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物理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3749304
1.4 跨学科实践:风(18页) 课件 2025-2026学年物理教科版(2024)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24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4次
大小:1847450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张
学年
,
九年级
,
2024
,
教科
,
物理
,
课件
(
课件网
) 初中物理教科版(2024)九年级上册 第一章 内能 第4节 跨学科实践:风 风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大气现象,它与我们学过的运动、密度、压强、能量转化和转移等物理知识密切相关。通过风这一跨学科主题,让我们一起体验物理学与生活、气象的关系。 风,这一生活中常见却又充满奥秘的元素,横跨多个学科领域。 微风拂面 寒风凛冽 狂风大作 春风拂面 形容风的特点 晓风残月 风花雪月 金风玉露 秋风瑟瑟 与风有关的词语 风起云涌 风调雨顺 风雨交加 飞沙走石 与风有关的自然现象 知识点一:认识风 风是跟地面大致平行的空气流动的现象,是由于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分布不均匀而产生的。 水平气压梯度力 空气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形成风。实验验证,玻璃箱实验中,蚊香的烟雾路径可直观展示空气从高压(冷源)向低压(热源)的水平流动。 地表受热不均 太阳辐射导致地表受热差异,陆地与水体因比热容不同,升温或降温速度不同。 空气垂直运动 受热区域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压区;冷却区域空气收缩下沉,形成高压区。 风的形成原理 知识点二:我们周围的风 1.季风气候 因海陆比热容等物理性质差异,冬季亚欧大陆形成冷高压、冷空气辐散,夏季陆地形成热低压、暖湿空气从海洋吹向低压中心,冬夏相反的风向变化引发季节性气候差异,最终形成我国季风气候。 季风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所驱动,冬季亚欧大陆降温快形成冷高压,冷空气向海洋辐散形成西北季风;夏季陆地升温快形成热低压,海洋暖湿气流吹向内陆带来降水。 季风成因 季风气候区实现了雨热同期的理想条件,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然而,降水季节分布不均的问题也较为突出,易引发旱涝灾害,对农业生产构成一定威胁。 季风气候影响 2.山风和谷风 3.海陆风和陆海风 白天(海风形成):水的比热容大于陆地砂石。白天光照下,陆地升温快,空气受 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 低压;海洋升温慢,气压 相对较高。此时,海洋较 冷空气流向陆地低压区, 形成吹向陆地的海风。 夜晚(陆风形成):夜晚无光照,陆地降温快(比热容小),空气冷却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海洋降温慢,气压相对较低。陆地较冷空气流向海洋低压区,形成吹向海洋的陆风。 海风与陆风意义 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因海陆风调节而减小,夏季海风可缓解高温。海陆风不仅影响气温,还促进空气流通,改善环境质量,对沿海地区的生态和气候具有重要意义。 昼夜环流机制 海陆风随昼夜更替而变化,白天海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凉爽湿润;夜晚陆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带来干热气流。此现象在沿海地区尤为显著,调节昼夜温差。 风与生态气候 风促进水循环,输送水汽,调节温度与湿度,维持生态平衡。同时,风传播植物花粉与种子,促进生物多样性,展现自然力量在生态循环中的重要作用。 风能利用 风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全球风电技术已趋于成熟,适合在沿海、草原、山口等风能富集区域进行开发,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4.风的意义与利用 测量气温 分小组测量城市中心与郊区气温,对比日间与夜间数据。城市中心因建筑密集、人为热源多,温度通常高于郊区,遵循此规律进行预测。 热岛强度 城市热岛效应观测 计算城市热岛强度,即城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分析不同时间段(如日间、夜间)的热岛强度变化,探讨其成因与影响。 实践活动 透明箱体、加热灯、冰块、烟雾发生器。透明箱体用于模拟城市环境,加热灯模拟城市热源,冰块模拟郊区,烟雾发生器用于观察气流路径。 材料 箱内一侧放置加热灯,另一侧放置冰块。点燃烟雾观察气流路径,验证城市热岛引起的“郊区→城市”补偿风。实验直观展示热岛效应对城市风的影响。 步骤 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河南省南阳市油田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卷(含解析)(2025-09-21)
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2025-09-21)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全章习题课件(共5份打包)2025-2026学年沪粤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5-09-21)
河南省鹤壁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2025-09-21)
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2025-09-21)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