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50490

第七章 2.万有引力定律(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 第二册

日期:2025-09-21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5次 大小:1215335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高中,第二,必修,2019,人教,物理
    2.万有引力定律 [学习任务] 1.能利用开普勒第三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推导出太阳与行星之间引力的表达式。 2.通过月—地检验等将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推广为万有引力定律,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含义及适用条件。 3.认识引力常量测量的重要意义,能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问题初探] 问题1.万有引力定律内容是什么? 问题2.引力常量是谁测出的? 问题3.引力常量的单位是什么? [自我感知] 经过你认真的预习,结合你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认识,请画出本节课的知识逻辑体系。  行星与太阳间的引力 月—地检验 1.行星与太阳间的引力 (1)模型简化:行星绕太阳的运动可以看作_____运动,受到一个指向圆心(太阳)的引力,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提供了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_____。 (2)太阳对行星的引力:F==m,结合开普勒第三定律得F=4π2k∝_____。 (3)行星对太阳的引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行星对太阳的引力F′的大小也存在与上述关系类似的结果,即F′∝_____。 (4)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由于F∝、F′∝,且F=F′,则有F∝_____,写成等式F=_____,式中G为比例系数,与太阳、行星都没有关系。 (5)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方向沿着二者的_____。 2.月—地检验 (1)假设地球与月球间的作用力和太阳与行星间的作用力是同一种力,表达式应该满足F=_____。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a月==_____(式中m地为地球质量,r为地球中心与月球中心的距离)。 (2)假设地球对苹果的吸引力也是同一种力,苹果的自由落体加速度a苹==_____(式中m地为地球质量,R是地球中心与苹果间的距离)。 (3)分析:由以上两式可得。由于月球与地球中心的距离r约为地球半径R的60倍,所以=_____。 (4)结论:地面物体所受地球的引力、月球所受地球的引力,与太阳、行星间的引力遵从_____的规律。 牛顿坐在苹果树下,苹果砸到了他头上。 【问题】 (1)为什么苹果从树上落向地面而不飞向天空? _____ _____ (2)月球受到地球的吸引力吗? _____ _____ (3)为什么月球不会落到地球的表面,而是环绕地球运动? _____ _____ 1.两个理想化模型 (1)匀速圆周运动模型:由于太阳系中行星绕太阳做椭圆运动的轨迹的两个焦点靠得很近,行星的运动轨迹非常接近圆,所以将行星的运动看成匀速圆周运动。 (2)质点模型:由于天体间的距离很远,研究天体间的引力时将天体看成质点,即天体的质量集中在球心上。 2.推导过程 (1)太阳对行星的引力 (2)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典例1】 (行星与太阳之间的引力推导)若把质量为m的行星围绕太阳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圆周运动,运用开普勒第三定律T2=,则可推得(  ) A.行星受太阳的引力为F=k B.行星受太阳的引力都相同 C.行星受太阳的引力F= D.质量越大的行星受太阳的引力一定越大 [听课记录]_____ _____ _____ 【典例2】 (万有引力的发现过程)(多选)在书中我们了解了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伟大过程。过程1:牛顿首先证明了行星受到的引力F∝、太阳受到的引力F∝,然后得到了F=G ,其中M为太阳质量,m为行星质量,r为行星与太阳的距离;过程2:牛顿通过苹果和月球的加速度比例关系,证明了地球对苹果、地球对月球的引力具有相同性质,从而得到了F=G 的普适性。那么(  ) A.过程1中证明F∝,需要用到圆周运动规律F=m或F=mr B.过程1中证明F∝,需要用到开普勒第三定律=k C.过程2中牛顿的推证过程需要用到“月球自转周期”这个物理量 D.过程2中牛顿的推证过程需要用到“地球半径”这个物理量 [听课记录]_____ _____ _____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的两点注意 (1)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大小与三个因素有关:太阳质量、行星质量、太阳与行星间的距离。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方向沿着二者的连线。 (2)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