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5208

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学案 (4)

日期:2025-10-1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70次 大小:117195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课,大唐,盛世,奠基人,唐太宗,学案
  • cover
学案2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课标要求] 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INCLUDEPICTURE "\\\\张丽\\本地磁盘 (i)\\幻灯片文件\\同步\\历史\\人教选修4\\学习探究区.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张丽\\本地磁盘 (i)\\幻灯片文件\\同步\\历史\\人教选修4\\学习探究区.TIF" \ MERGEFORMATINET 一、玄武门之变 1.背景 (1)李世民劝说李渊在晋阳起兵,推翻隋朝;为统一全国立下汗马功劳。 (2)统一后,设立“文学馆”,收罗人才。 (3)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结成联盟,反对李世民。 2.经过 (1)李世民收买太子府心腹人员,得知太子谋害自己的计划。 (2)发动“玄武门之变”,射杀李建成、李元吉,最终登基。 深化探究 材料 唐太宗于隋末群雄并起的动乱之际,促 出卷网使其父李渊起兵,采取各种较为妥善的政策,顺应国家统一历史潮流,成为唐帝国的真正创建者,其雄才大略初步展露。 思考 统一战争胜利后,李世民为登上皇位,“其雄才大略初步展露”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 广招人才:设立“文学馆”,收罗四方名士。 刚毅果断:①太子与齐王联合,李世民处于劣势,他当机立断先发制人,变被动为主动。②“玄武门之变”为李世民登上皇位扫清了障碍。 二、“贞观之治”的出现 1.唐太宗的措施 (1)吸取隋亡教训,深信“民本”道理。 (2)政治上:选贤任能,虚怀纳谏,重视敢于进谏的魏征,能谋善断的房玄龄、杜如晦。 (3)经济上: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强调“存百姓”的思想。 (4)律法上:从民本思想出发,慎用刑法,制定体现仁义为本,刑罚为末原则的《唐律》。 (5)文教上:主张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 2.表现: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 [深化理解] “贞观之治”调整了统治政策,一定程度上调整 出卷网了生产关系,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并不能改变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治世”的繁荣是建立在剥削和奴役广大劳动人民基础之上的。 [重点精讲] “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表现 (1)原因:唐太宗统治时期能够吸取隋朝灭亡 出卷网的教训,居安思危,任用贤良,虚怀纳谏,实行轻徭薄赋、疏缓刑罚的政策,文德治国,完善科举,延揽人才,因而形成“贞观之治”的局面。 (2)表现:①选贤任能,革 出卷网新政治,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唐律》等。②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③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制度,促进了封建文化向高峰发展。④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密切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⑤对中外文化采取开放的政策,加强与亚洲、非洲地区的友好往来。 深化探究 材料 (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 出卷网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贞观政要》 思考 (1)从材料看,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是否有关系?理由何在? (2)唐太宗统治时期为何被称为“贞观之治”? (3)如何客观看待“贞观之治”这一盛世? 答案 (1)有关系。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局面。 (2)因为唐太宗时期实施正确的统治 出卷网政策,他统治时期政治比较开明,民族融合,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秩序安定,文化艺术繁荣,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黄金时期。 (3)这一盛世出现是唐太宗和当时广 出卷网大人民共同努力的成果,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步;然而这一盛世并未给广大人民的状况带来质的改变,他们仍处在经济受剥削、政治受压迫的地位。 三、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 1.背景 (1)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