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52259

13.3《自己之歌(节选) 》课件(共27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5-10-1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0次 大小:269335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3.3,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 对自己的不满足,是任何真正有天才的人的根本特征之一。 ———契诃夫 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诸葛亮 Own Song 学习目标 了解惠特曼的创作成就及其 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通过意象、意境把握诗歌 的情感。 掌握本诗奇特的艺术特色。 感受诗歌中涌动的旺盛的生 命力和诗中凸显出的宏大的自我。 知人论世 Walt Whitman 惠特曼(1819—1892),是美国著名的诗人,人文主义者。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木工、排字工、教师、报纸编辑。他创造了诗歌的自由体,为了避免传统的诗艺常规,即押韵、格律等,惠特曼创造了一种空前自由的诗体,借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他的诗体现了美国的民主理想,反映了美国独立战争和内战的重大史实。他的创作对欧美诗歌的发展影响极大,有“美国‘诗歌之父’惠特曼”之称。他的诗集《草叶集》。主要著作有《给一个遇到挫折的欧洲革命者》《我听见美国在歌唱》等。 了解作者 我是自由的浪漫主义者。 ———沃尔特·惠特曼 华尔特·惠特曼 ( 1819-1892) Walt Whitman 了解作者 华尔特·惠特曼 ( 1819-1892) 1855年《草叶集》的第1版问世,共收诗12首,最后出第9版时共收诗383首,是惠特曼诗集最重要的著作,得名于集中这样的一句诗:“哪里有土,哪里有水,哪里就长着草。”诗集中的诗歌便像是长满美国大地的芳草,生气蓬勃并散发着诱人的芳香。它们是世界闻名的佳作,开创了美国民族诗歌的新时代。作者在诗歌形式上有大胆的创新,创造了“自由体”的诗歌形式,打破了传统的诗歌格律,以断句作为韵律的基础,节奏自由奔放,汪洋恣肆,舒卷自如,具有一泻千里的气势和无所不包的容量。 其中最长的一首,即《自己之歌》,几乎包括了作者毕生的主要思想,是作者最重要的诗歌之一。 Walt Whitman 写作背景 华尔特·惠特曼 ( 1819-1892) 19世纪上半叶,美国在经济上虽然发展很快,但仍基本上处于欧洲殖民地的地位。至于文化,特别是文学方面,则主要从属于英国,还没有建立起本民族的与合众国相适应的民主主义文学。当时以爱默生为首的美国超经验主义者提倡个性解放,鼓吹打破神学和外国教条主义的束缚,在美国来一次文艺复兴。解放个性,就是要发现自己,从一个国家来说就是要确立本民族自己的独立人格。在这样的历史要求下,惠特曼树立自己的雄心,要通过他自己来表现他的“特殊时代、环境和美国”,于是他的“我自己”便与他们民族的“我自己”合而为一了。 Walt Whitman 写作背景 华尔特·惠特曼 ( 1819-1892) 惠特曼自幼家贫,兄弟姐妹众多,但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其民主主义思想基础。直至1855年《草叶集》的第一版问世以来,诗人终于找到自己创作的突破口和定位。在《草叶集》中,作者的政治理念鲜明,那就是不满当时盛行的不公平的奴隶制度,追求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政治意识,对美国这块“民主的大地”进行讴歌,一心希望通过诗歌创作唤醒劳苦大众对于自身境遇的认识并采取一系列方式加以变革。《自己之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本诗节选自《自己之歌》第31节。 Walt Whitman 写作背景 华尔特·惠特曼 ( 1819-1892) 惠特曼创作《自己之歌》的时候,美国刚刚摆脱了英国的禁锢,获得了独立,美国开始独立发展经济,但是从某些方面来看还是依赖着英国,比如文化方面还是没有自己的思想和特色文化。他生活在美国,目睹和感受着美国的独立、完善和发展。与此同时,也有这么一批文化工作者为建立美国自己的文化努力着,而惠特曼就是其中的一员,他的时代赋予了他特殊的任务,在美国百姓心中唱响“自我之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