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52477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第26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学案+课时作业含答案3份打包)

日期:2025-09-2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5次 大小:17727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曲折,打包,3份,答案,作业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程标准 学习重点   了解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伟大成就,认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及教训;理解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了解和感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了解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核心概念:中共八大、《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论十大关系》、八字方针、三线建设、时代精神。 关键问题: (1)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哪些成功和失误 留下什么经验教训 (2)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 展现了怎样的精神风貌 (3)为什么说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 【重要概念】 1.八字方针:为克服经济困难,1961年,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对国民经济实行八字方针,即“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以调整为中心,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失调的比例关系;巩固生产建设中取得的成果;充实新兴产业和短缺产品的项目;提高质量和经济效益。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 2.三线建设:指自1964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中西部地区进行的一场以“备战、备荒、为人民”为经济发展重要指导方针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三线建设是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步骤,对于提高国家的国防能力和改善我国国民经济布局,推进中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落实时间轴】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一)正确探索 1.中共八大 (1)背景 ①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建立。 ②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应该怎样建设和发展,是全党面临的全新课题。 (2)时间:1956年。 (3)内容 ①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主要任务: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4)评价: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深化点拨] 中共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时期主要矛盾的新思想,突出了我国生产力发展还很落后这一基本国情,将发展生产力放在第一位,这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国内主要矛盾的新认识。 2.“双百”方针 (1)时间:1956年。 (2)内容: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3)作用: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 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 (1)时间:1957年春。 (2)主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3)影响: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探索失误———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及其实践 项目 表现 危害 总路线 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1)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2)1959至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 “大跃进” 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 人民公 社化运动 片面强调人民公社的规模和公有化程度 [易错易混] (1)“大跃进”涉及生产力方面,人民公社化运动涉及生产关系方面。 (2)“大跃进”错在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严重背离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人民公社化运动错在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水平。 (三)国民经济的调整 1.目的:克服困难,恢复发展经济。 2.内容 (1)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同时对政治、文化、教育、科研、民族、知识分子等方面的政策进行重要调整。 (2)1962年初召开七千人大会,深入地总结了经验,取得了重要成果。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