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十四章 内能与热机 第一节 内能及其改变 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 4 能了解内能、热量的联系与区别,能从能量视角认识做功和热传递的本质。 2 知道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两种途径。 3 能将内能、热量等概念与相关的自然现象联系起来。 1 了解内能和热量。 学习目标 参考甲、乙、丙三图,与机械能类比,思考下列问题。 (1)图甲中,运动的小球具有动能,运动的分子也具有_____。 (2)图乙中,地球与石块间相互吸引,石块具有重力势能;分子间也相互吸引,分子也具有_____。 动能 势能 (3)图丙中,压缩的弹簧间相互排斥,弹簧具有弹性势能;分子间也相互排斥,分子也具有_____。 势能 1.物体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分子_____与分子_____的总和称为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国际单位是_____,用符号___表示。 2.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_____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_____越大。物理学中把分子的这种无规则运动又叫做分子的_____。 3.如果体积变化不大,同一物体的温度_____,其内能越大;温度越低,其_____越小。 动能 势能 焦耳 J 温度 动能 热运动 越高 内能 物体的内能 一 学以致用 (2024·泸州期末)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但不一定具有机械能 B.炽热的铁水具有内能,冰冷的冰块不具有内能 C.在空气中飞行的铅球具有动能,不具有内能 D.温度低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少,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多 A 1.阅读教材第35页“做中学”,下压活塞,硝化棉燃烧;被反复弯折的铁丝发热,思考这是为什么? 答案 向下压活塞时,活塞压缩玻璃筒内的空气,对筒内空气做了功。硝化棉燃起来表明筒内空气的温度升高,达到了硝化棉的燃点,筒内空气的内能增加了。在铁丝弯曲实验中,人对铁丝做了功,增大了铁丝的内能,所以铁丝弯折处的温度升高了。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 二 空气压缩引火仪 硝化棉 2.大量实验表明:_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_____与其他形式的能(如机械能)的相互转化。 3.观察生活中的实例 你发现:_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做功 内能 热传递 炉上的铁锅热得烫手 暖风机打开室内温度就上升 太阳下的棉被晒得很暖和 4.上面的三种情况,分别是热传递的_____、_____和热辐射 ,他们都能使物体温度升高,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导:物体内各部分的物质不发生移动。 例如:用锅烧饭时,锅把手也会热。 ②热对流:物体内各部分物质之间会流动,主要发生在气体或液体中。 例如:用锅烧饭时,锅里的水靠对流传热。 ③热辐射:不需要介质,太阳的光和热就是通过热辐射的方式传到地球的。 热传导 热对流 思考:说说在大自然或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热传递是通过上述三种方式进行的。 答案 略 学以致用 1.(2025·凉山州模拟)在用冷水洗手的过程中,手会感到很凉。若不考虑体内血液等因素的影响,与洗手前相比,手上被冷水冲洗部位的内能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是通过_____方式实现的。 减小 热传递 2.(2024·重庆永川区期末)2024年11月4日,神舟十八号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舱返回时与大气摩擦,好似流星划过天空,下列内能改变方式与之相同的是( ) A.冬季人们常用热水袋取暖 B.食品放在冰箱中,温度降低 C.取暖器旁的物体温度升高 D.双手互搓,手心温度会升高 D 1.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间内能传递的多少称为_____。热量通常用字母___表示,常用单位是焦耳,符号是___。 2.实验研究表明,1 kg水温度升高1 ℃要吸收的热量为_____ J,温度降低1 ℃要放出的热量为4.2×103 J。 3.热传递的实质就是内能从_____物体向_____物体转移,这是能量转移的一种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