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章 认识地球 探究与实践 探索太空,筑梦航天 知识链接: 1.太空探索:是指以物理手段探索地球以外物体以及探索太空。虽然太空研究主要是由天文学家用望远镜实施的,但是太空的物理勘探是由无人驾驶的机器人探测器和载人航天两者实施的。 2.航天:又称空间飞行、太空飞行、宇宙航行或航天飞行,是指进入、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即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以及地球以外天体各种活动的总称。 3.卫星发射基地选址条件: (1)天气状况: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有利于发射和跟踪。 (2)纬度位置: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 (3)地形方面: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 (4)海陆位置: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人烟稀少,隐蔽性和安全性高;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 (5)交通条件: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宗物资运输。 (6)安全因素: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在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建在人烟稀少处。 任务一 了解人类太空探索的历程 时间 事件 1957年 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1961年 人类首次进入太空 1965年 水手4号探测器传回了第一张火星表面照片 1969年 人类首次登上月球 1998年 国际空间站正式建站 2013年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正式确认旅行者1号进入恒星际空间 2019年 中国发射的嫦娥四号成功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 明朝,我国的万户进行了飞天探索,被认为是人类载人火箭飞行尝试的先驱。20世纪70年代,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为了纪念万户飞天的壮举,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 思考与讨论: 谈谈万户飞天对人类太空探索的意义。 查阅资料,列举人类观测宇宙的方法。 分享人类探索太空的故事。 任务二 了解我国太空探索发展历程 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太空探索的主要成就及其重要意义。 (1)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开创了我国航天史的新纪元。2016年3月8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 (2)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与空间站建设。 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批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按“三步走”发展战略实施: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图2.3.2),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时间 事件 意义 1999年11月20日 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在酒泉发射升空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飞行 2003年10月15日 神舟五号搭载航天员杨利伟成功升空,成功围绕地球飞行14圈并顺利降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飞天梦想 2008年9月25日 神舟七号首次承载3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进入太空,翟志刚成为中国第一位进行出舱活动的航天员 迈出了中国人的太空第一步 2013年6月11日 神舟十号搭载3名航天员成功升空,实现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航天员开展太空授课活动等 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又迈上一个新台阶 2021年4月29日 天和核心舱在海南文昌成功发射 标志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2021年6月17日 神舟十二号搭载的3名航天员进入天和核心舱 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2022年 问天实验舱发射中国空间站首个科学实验舱→梦天实验舱完成空间站“T”字构型→天舟五号成功与天和核心舱对接→神舟十五号成功与空间站(天宫)对接 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 (3)我国火星探测任务。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于2016年正式批复立项,计划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对火星进行全球性、综合性的环绕探测,在火星表面开展区域巡视探测。天问一号探测器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组成,着陆巡视器包括祝融号火星车及进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