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务型备课】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任务型备课】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任务型备课】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7.2 数量关系与问题提出 【教学内容】 小学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教材P110。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整理,进一步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总量是若干个分量的和以及等量的等量相等。 2.会根据已知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用数量关系分析和解决常见的数学问题。 3.通过回顾整理和应用提升等活动,体验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根据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整理复习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 课堂导入 1.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数量关系?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问题中含有这些数量关系? 预设1: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预设2:总量 = 分量 + 分量 ,分量 = 总量-分量……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2.导言:这节课学习《数量关系与问题提出》。 第二部分 知识梳理 1.知识要点1: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90 + 48 = 138 138 – 48 = 90 138 – 90 = 48 加数 + 加数 = 和 和 - 加数 = 加数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被减数 - 减数 = 差 被减数 - 差 = 减数 差 + 减数 = 被减数 2.知识要点2:总量 = 分量 + 分量 总量=分量+分量 分量=总量-分量 3.知识要点3:等量的等量相等 大象的质量=船下沉排开水的质量 石头总质量=船下沉排开水的质量 大象的质量=石头总质量 4.知识要点4:积的变化规律 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几,积也同时乘几。 5.知识要点5: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时,要先找到中间条件,再根据数量关系来解答。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找准数量关系。 6.知识要点6:提出问题并解决 提出问题并解决的步骤:搜索信息→提出问题→根据问题明确所需信息→根据数量关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7.知识要点7:用估算解决问题 (1)估算方法:先把多位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再与一位数相乘,估算出积的近似值。 (2)估算结果的判断:①往大估都够,实际一定够; ②往小估还不够或刚好够,实际一定不够。 第三部分 巩固与提升 1.教材第111页第4题。 2.教材第116页第8题。 3.教材第116页第10题。 4.张阿姨每小时编4个中国结,刘阿姨每小时编3个中国结。她们一起编织一天(按8小时计算),能编完50个中国结吗? 5.在科普活动周期间,小亮收集了20个昆虫标本,比小军收集的2倍还多4个。小军收集了多少个昆虫标本? 6.王叔叔和3名同事乘火车出差。 (1)如果他们往返都买二等座票,2400元够吗? (2)请你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 7.已知★×△=72,如果★不变,△×5,那么积是( );如果△不变,★×8,那么积是( )。 8.填一填: 9. 李大伯在一块地里种了番茄、葡萄和西瓜(如图)。 (1)种番茄和种葡萄的地一共占这块地的( )。 (2)种西瓜的地比种番茄的地多占这块地的( )。 10.28人去划船。 (1)如果每条船都坐满,可以怎样租船? (2)如果租一条大船 4 0元,租一条小船 3 0元,哪种租船方案最省钱? 第四部分 总结与评价 1.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是怎么学会的? 2.学习评价 3.课后作业:完成分成作业对应练习。 【板书设计】 7.2 数量关系与问题提出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总量 = 分量 + 分量 等量的等量相等 积的变化规律 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提出问题并解决 用估算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