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巧妙转化视角 令人平中见奇 【妙招概述】 文章的精彩立意,不仅能够引发思维的火花,而且可以点亮阅卷老师的“眼球”。吸引大家的拳手对决,斗智斗力,夺取最后胜利的那一个,往往是从让人意想不到的角度出击得手的。写文章亦是如此,如果转换写作角度,另辟蹊径选择一个不同常规的视角,就会提升作文的格调,令人眼前一亮,使自己的文章高人一筹。 【妙招解密】 视角转化的巧妙,多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称一换,趣味来 同学们在写作文的时候,多习惯用第一人称自述或第三人称转述,叙写所见所思所感,这样写的好处是真实,让人如临其境。其实,根据表达的需要,可以灵活自如地改变固有的人称,能够收到奇异的趣味效果。 如物品自述视角,比如《一本作业本的控诉》,又如习作《自我介绍》,有人用第一人来写燕子的自述,用拟人的手法,将它的居住环境、外貌、歌声、食性等方面写得情趣盎然;把自己个性鲜明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也有人用第三人称写“他”的相貌平平、性格温和、为人热情,在冷静叙述的最后强调“他”就是自己,给人耳目一新。 请用第二人称来写一个老师的“三副面孔”让我们猜猜他(她)是谁? 二、身份一变,新奇来 一般人的生活琐事,人们不关注;可是明星的生活隐私,人们饶有兴趣。可见,身份不同,给人们的新奇感也不同。我们在作文时,也可以巧变人物的身份,可以化物为人,可以化人为物,使文章新奇有趣。 如跨时空对话,穿越到不同的时空,演绎不同的角色。或者写自己,习作《来自22世纪的传真》一文中让22世纪的“我”给现在的“我”写信,回望反思“现在”贪玩的危害,这种规劝方式,确实让人拍案叫绝。 我心目中的英雄 "轰!" 巨大的爆炸声震得我耳膜生疼,硝烟裹挟着焦土劈头盖脸砸来。我蜷缩在战壕里,喉咙里满是血腥味,这才意识到自己真的穿越到了朝鲜战场。 "新来的?趴下!"班长老张一把将我按在冰碴里,头顶的敌机正贴着山脊俯冲。机枪手小王突然跃上掩体,将机枪架在被炸断的松树上,弹壳雨点般砸进积雪。我看到他的棉裤被弹片撕开豁口,露出的棉絮和血迹在寒风中凝成冰晶。 敌机在夕阳下折返时,阵地上飘起了歌声。老张从怀里掏出个磕掉瓷的搪瓷杯,将最后半壶热水倒成七份。"这可是祖国人民慰问的茉莉花茶。"他笑着,杯沿的豁口在暮色里闪着光。战士们传着杯子,讲着天南地北的家乡话,仿佛我们不是在零下四十度的异国战场,而是围坐在老家的炕头。 第七次冲锋前,小王把搪瓷杯塞给我:"打完这仗,帮俺给俺娘捎句话......"话音未落,燃烧弹的烈焰吞没了半片山岭。老张冲进火海拖出昏迷的通讯员时,我看见他的棉衣后背烧穿了拳头大的洞。 那天傍晚,我们在弹坑里发现了小王。他冻僵的手指还扣着扳机,胸前那个搪瓷杯被子弹打穿了,却奇迹般护住了心脏。我学着老张的样子,把融化的雪水倒进杯里,滚烫的金属传递着某种永恒的温度。 此刻博物馆里,我隔着玻璃凝视那个布满弹孔的搪瓷杯。解说员说它曾属于一位不知名的机枪手,但我分明看见杯壁倒映着漫天星火,听见战壕里永不消散的笑语———原来英雄从未远去,他们化作了群山间的松涛,化作我们血脉里奔涌的热望。 那文明的火炬,让我蜕变 假如你是与李白同时期的诗人, 假如你是与司马迁同时期的史书编撰者, 假如你是考古学家, 假如你是非遗传承人(剪纸、木雕、戏曲) ....... 发挥你的想象力,请接着写一段话: 亮点之处 1、选材丰富 A班:考古学家、中国艰难历程的见证者、爱国的文天祥的同行者、英勇革命者、冲锋陷阵的战士和志愿军、自信豁达的诗人 B班:刚穿越的战士、孜孜不倦传授技艺的刺绣传承人、参观考古遗迹的游客、粗犷激烈的安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