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55700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介绍一种事物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2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7次 大小:216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统编,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
  • cover
五上习作:介绍一种事物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细致观察一种事物,全面了解其特点,包括外观、习性、功能等方面,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 2.学会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准确、清晰、生动地介绍事物,增强习作的科学性和趣味性。 3.依据事物的特点和读者需求,合理安排写作顺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4.在习作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能够用准确、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5.激发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乐于分享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生动、准确地介绍事物的特点。 2.帮助学生根据事物的特点和写作目的,合理安排写作顺序,使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教学难点 1.让学生在习作中灵活运用不同的说明方法,避免方法单一,使文章更具可读性和说服力。 2.培养学生在介绍事物时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思维,能够从独特的角度观察和介绍事物,写出有个性的习作。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趣味导入 1.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动物的有趣视频,如《动物世界》中猴子的生活片段,视频中展示猴子灵活地在树上跳跃、采摘果实、互相嬉戏等场景。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刚刚视频里的猴子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谁能说一说猴子有哪些特点 ”引导学生积极发言,描述猴子的外貌(如毛茸茸的身体、长长的尾巴、机灵的眼睛)、动作(如攀爬、抓挠)和生活习性(如群居、爱吃水果)等。 2.教师接着说:“大家观察得很仔细,描述得也非常生动。其实,我们在介绍像猴子这样的事物时,如果能运用一些合适的方法,就能让别人更清楚、更全面地了解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介绍一种事物。”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有趣的视频,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描述视频中事物的特点,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还能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介绍一种事物。 二、范例引领 1.教师展示一篇优秀的说明文《松鼠》,并富有感情地进行朗读,让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感受文章的语言风格和 表达效果。 2.朗读结束后,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文章,思考以下问题: 作者介绍了松鼠的哪些方面 (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介绍了松鼠的外形、生活习性、活动范围等方面。 外形上,描述了松鼠漂亮的外貌,如“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生活习性方面,提到松鼠喜欢在树枝上 跳来跳去,晚上出来活动,喜欢吃杏仁、榛子、样实和橡栗等;活动范围主要是在树林里。) 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松鼠 (文章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例如,“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 就蛰伏不动。它们是十分警觉的”运用了作比较的方法,将松鼠和山鼠进行对比,突出了松鼠警觉的特点;“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把松鼠用前爪送东西吃的动作比作人用手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松鼠的可爱;“松鼠通常一胎生三四个”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准确地说明了松鼠的繁殖情况。)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作者是按照逻辑顺序来写的,先介绍松鼠的外形特点,让读者对松鼠有一个直观的印象,然后再介绍松鼠的生活习性,使读者对松鼠有更深入的了解。)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思考结果。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说明方法和写作顺序在介绍事物时的重要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优秀的范例文章,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