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次北固山下 王湾 新课导入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能理解诗句的意思; 描绘诗句展现的情景; 理解诗句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学习目标 唐代诗人,洛阳(现在河南洛阳)人。生卒年不详。其诗流传不多。他的诗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代表作有《次北固山下》《奉使登终南山》《奉和贺监林月清酌》。 王湾 知人论世,走近乡愁 背景资料 写作背景:次北固山下———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北固山三面临江,形势险要,号称“天下第一江山”。作者家住洛阳旅于江南,在这座山下停泊,被这里开阔秀丽的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诗。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自由朗读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五言律诗, 押“ɑn”韵。 次北固山下 次:停宿。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北临长江,与金山、焦山合称“京口三山”。 舟停留在北固山下的时候 题目解读 客 路 青 山 外。行 舟 绿 水前。 旅途在青山之外,行舟于绿水之中 客路:旅人前行的路。 青山:北固山。 潮 平 两 岸 阔。风 正 一 帆 悬。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顺风行船一帆高挂。 平:涨平,潮水涨得与岸齐平。风正:风顺,指风平浪静。悬:挂。 海 日 生 残 夜,江 春 入 旧 年。 夜还未消尽 ,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海日:从海上升起的红日。生:升起来。 残夜:指夜将尽未尽之时。入:进入,降临。 乡 书 何 处 达?归 雁 洛 阳 边。 思念故土的书信,送到什么地方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乡书:思念故乡的书信。达:到,送到。归雁:北归的大雁。 海日生残夜 日夜交替 江春入旧年 冬去春来 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 体会“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上下句对偶的精妙。 这两句诗对仗工整,读来朗朗上口, “潮平”对“风正”, “两岸阔”对“一帆悬”, 工整的对仗,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壮阔画面。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自然理趣: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 ①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景象中表现了自然理趣。 ②运用拟人修辞手法, “生”字和“入”字用得好。“生”“入”采用拟人的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了,赋予了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 读“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你还有什么新的感受? 残夜未尽,而旭日已升;旧岁未除,而江上春潮已至———这不正是包含着新的希望吗 “海日”两句就可以使我们产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并且相信它会突破一切阻力出现在我们眼前。诗中“生”“入”用了拟人手法。诗人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中蕴含理趣。海日生于残夜,驱尽黑暗,江上景物呈现的“春意”闯入旧年,赶走严冬,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总之,这两句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的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历来脍炙人口。 寓情于景,景中含理 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 由于新年将到,这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旅居他乡,久不得归,自然想到要借大雁给他传递家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