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375607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教案 (1)

日期:2024-06-2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3次 大小:2055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3课,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教案
  • cover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经济特区的概念、设立及意 义,理解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认可、支持“对外开放”这项基本国策。掌握浦东开发的目的及影响,理解浦东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掌握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分析初步形成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利用历史图片、文字、示意图等, 引导学生从多种形式的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做到论从史出。运用比较、概括和阐释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对外开放的过程,把握全貌。通过设置“为什么最早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地方建立经济特区?”“鸦片战争以后,伴随着列强经济侵略的加剧,被迫开放的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今天我们又主动开放,与世界市场接轨,如何正确看待中国这两次融入世界市场?”等问题,组织学生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对外开放意识,认 可和支持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并从中获得必要的现代经济意识。2、进一步思考如何应对对外开放给国家和个人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增强紧迫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初步形成的。 难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和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应教学资料。 三、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多媒体课件播放《 春天的故事》片段,同时显示歌词:“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中的老人就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而他当年画的那个圈不断扩展,开放的春风绿了江南岸,又度玉门关,从南方到北方,从沿海到内地的发展中,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显示课题: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本课主要探究三大问题:1、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 2、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3、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呈什么特点? 推进新课:多媒体显示材料: 材料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 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邓小平文选》 材料二:环顾全球,今天世界上经济发 展较快的国家,没有一个是闭关自守的。对外开放的政策是中国的希望。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邓小平访日美后讲话 材料三:当今世界,任何国家都难以在 封闭的状态下得到发展。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更加积极地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江泽民在香港“2001《财富》全球论坛”开幕晚宴上的讲话 思考: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 一、对外开放的背景 国内方面: 1、经过“十年动乱”的破坏,国民经济已到了崩溃的边缘。 2、粉碎“四人帮”后,广大人民对多年的阶级斗争已深恶痛绝,人心思治。 3、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 国际方面: 1、政治上,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形势走向缓和。 (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相继实现了中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2、在经济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多媒体显示材料:1979年4月,邓小平同志与 当时的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同志谈话。他说:“……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一个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就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学生自主学习,抢答问题。 1、何为经济特区 2、为什么首选深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