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375609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教案 (2)

日期:2024-06-2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3次 大小:1907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3课,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教案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经济特区的概念、设立及意义,理解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认可、支持“对外开放”这项基本国策;【版权所有:21教育】 2、掌握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的形成和浦东开发的目的及影响,理解浦东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3、掌握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分析初步形成的特点,能在地图上找出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位置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4、掌握“走出去”战略,理解“走出去”战略的提出。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历史图片、文字、示意图等,引导学生从多种形式的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做到论从史出。 2、运用比较、概括和阐释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对外开放的过程,把握全貌。 3、通过设置“为什么最早在深圳、珠海、汕 头、厦门四个地方建立经济特区?”“当代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向列强开放通商口岸和商埠有哪些本质区别?”等问题,组织学生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对外开放意识,认可和支持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并从中获得必要的现代经济意识; 2、进一步思考如何应对对外开放给国家和个人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增强紧迫感。 【重点难点】 重点: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初步形成的。 难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背景 1、国际方面: ①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走向缓和 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相继实现了正常化; ②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亚洲“四小龙”等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腾飞,这一切都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难得的国际环境。 2、国内方面: ①“十年动乱”的破坏,致使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 ②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了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2-1-c-n-j-y (3)邓小平认识到“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1978年和1979年,邓小平先后访问了日 本和美国。面对西方高速发展的经济,在深感中国已经落后的同时,他深刻地认识到:“环顾全球,今天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没有一个是闭关自守的。对外开放的政策是中国的希望。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21 cnjy com 【合作探究】1:阅读下列材料: 邓小平同志指出:“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任 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资金是不可能的。” 请回答:结合材料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 理论上: 首先,对外经济关系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其次,社会化大生产不仅使国家间的经济联系具有必然性,也为其创造了可能性。 再次,随着社会大生产的发展,国际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频繁。 实践上:发展对外经济是促进 本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任何一个国家都必须在不断加强对外关系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从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曲折历史来看,封闭就要落后,开放才能获得迅速发展。 二、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 (一)经济特区的创办 1、含义:经济特区就是一个主权国家或地 区在交通便利,条件适合的地方划出一定区域,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开放的特殊政策用优惠的办法,吸引外资,引进技术,从而达到一定经济目的的特殊经济区。中国的经济特区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行使主权管辖的行政区域,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 2、创办 (1)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