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 基础达标 地球大气又称“氮氧大气”。结合地球大气圈25千米以下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表(表1),回答1~2题。 表1 气体成分 体积分数/% 质量分数/% 氮气(N2) 78 75.52 氧气(O2) 21 23.15 氩(Ar) 0.93 1.28 二氧化碳(CO2) 0.042(变动) 0.05 1.地球大气称为“氮氧大气”是因为两者( ) [A]占干洁空气成分的99% [B]占大气成分的99% [C]是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 [D]在其他天体上不存在 【答案】 A 【解析】 地球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等构成,干洁空气是其主要成分,干洁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体积分数和质量分数均约占99%,因此地球大气称为“氮氧大气”, A正确。 2.下列关于二氧化碳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B]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C]二氧化碳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D]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 【答案】 D 【解析】 一般认为,氧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A、B错误;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C错误;二氧化碳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能力强,具有保温作用,使气温升高,D正确。 臭氧可以分为“好”臭氧和“坏”臭氧。臭氧的好坏取决于其所处的位置。“好”臭氧组成臭氧层,可以吸收太阳紫外线;通常情况下,机动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强烈阳光辐射下就可以生成“坏”臭氧,近地面高浓度臭氧会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据此回答3~4题。 3.“好”臭氧主要分布在大气层中的(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电离层 【答案】 B 【解析】 “好”臭氧组成臭氧层,主要分布在大气层中的平流层,B正确。 4.推测“坏”臭氧污染严重的时间和地点是( ) [A]清晨的乡村 [B]午后的乡村 [C]清晨的城市 [D]午后的城市 【答案】 D 【解析】 机动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强烈阳光辐射下就可以生成“坏”臭氧。乡村和城市相比,城市人口数量多,机动车数量更多,产生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更多,故城市大于乡村,A、B错误;清晨的城市,温度相对较低,臭氧生成速率较慢,此时“坏”臭氧浓度一般较低,C错误;午后的城市,太阳高度较大,太阳辐射强,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易生成“坏”臭氧,D正确。 读北半球1月和7月下层大气气温(单位:℃)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图(图1),回答5~ 7题。 图1 5.关于对流层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顶部,南北温差夏季大于冬季 [B]从底部到顶部的温差,各纬度7月小于1月 [C]顶部,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D]从底部到顶部,气温垂直递减率相同 【答案】 A 【解析】 由图可知,北半球7月,对流层顶赤道与北极温差在20℃左右,1月,温差为0℃左右,对流层顶部南北温差夏季大于冬季,A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从底部到顶部的温差,各纬度7月大于1月,B错误;对流层顶部,夏季纬度越高,气温越高,冬季纬度越高,气温先高后低,C错误;从底部到顶部,气温垂直递减率增加,D错误。 6.形成对流层顶高度变化规律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越高,昼长越短 [B]高纬度地区的臭氧含量更高 [C]从底部到顶部的温差,随纬度增加而减小 [D]纬度越高,近地面气温越低,对流强度越弱 【答案】 C 【解析】 由图可知,对流层的高度低纬度高,高纬度低,对流层内大气温度在水平方向的差异和在垂直方向上的递减,是造成对流运动的两个主要原因。低纬度地区受热多,气温高,空气对流旺盛,所及高度高,对流层顶高;高纬度地区受热少,对流较弱,所及高度低,对流层顶低。因此从底部到顶部的温差,随纬度增加而减小,是形成对流层顶高度变化规律的主要原因,C正确。 7.与平流层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各处都是上暖下冷 [B]太阳紫外线强度随高度上升而递减 [C]气温随高度上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