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 【目标导航】 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1.结合等高线图,判断常见的地貌类型。(区域认知) 2.通过野外地貌观察的学习,能够掌握地貌的观察顺序,学会观察高度、坡度等内容,学会观察一级地貌、次一级地貌。(地理实践力) 3.综合分析坡度、坡向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综合思维) 4.通过对地貌观察的学习,能够根据地貌类型描述其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及影响。(人地协调观) 必备知识·预习导学 一、地貌观察的顺序 1.地貌组成的层次性 规模较大的地貌往往由次一级的地貌 而成。 组合 2.观察地貌的一般顺序 广阔 3.地貌观察的手段 观察地貌时,除了实地考察,也可利用地形图、 影像等辅助观察。 [想一想] 山地、山岭、山脊分别属于哪一类型的地貌 应如何观察 提示:山地属于视野内大的地貌,山岭属于次一级地貌,山脊属于更小的地貌。观察时先观察大的山地,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的山岭,最后描述更小的山脊的地貌特征。 遥感 二、地貌观察的内容 1.高度 分类 概念 主要作用 绝对 高度 即海拔,指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划分 、山地和平原等地貌的主要依据 相对 高度 一个点高出另一个点的垂直距离 反映地面的 状况 高原 起伏 2.坡 项目 表示 影响 坡度 角 划分坡的重要标准:对生产和生活影响巨大,如水土流失、交通建设等 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的比值 坡向 阳坡和阴坡 光照、降水等条件存在差异,进而影响 的生长 迎风坡和背风坡 坡度 植物 3.高度和坡度的组合:反映地貌的形态特征。 4.其他观察内容:地貌的形状、面积、 状况,以及地面起伏状况和破碎程度等。 空间分布 关键能力·情境导学 学习任务一 地貌观察的顺序 【情境·探究导学】 地理考察活动 某地理学习小组前往某地进行地理考察。下图为该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1)你认为图中最佳观察点在哪里 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提示:④地。④地海拔最高,视野最开阔。 (2)观察该地地貌时,宏观地貌有哪些 提示:山地、丘陵、平原等。 (3)观察该地地貌时,微观地貌有哪些 提示:山峰、河谷等。 1.一级地貌的观察 【核心·归纳总结】 地形 海拔 地形特征 高原 海拔在500米以上 地势起伏不大,边缘陡峭 盆地 海拔不固定 四周高,中间低 平原 海拔多在200米以下 地势平坦 丘陵 海拔在200~500米 坡度较缓 山地 海拔在500米以上 起伏很大,坡度陡峻 2.次一级地貌的观察 地形 表示方法 等高线图 地形特征 山峰 闭合等高线,外低内高,符号为 四周低, 中部高 山脊 等高线弯曲部分凸向低处 从山顶到山 麓凸起的高 耸部分 山谷 等高线弯曲部分凸向高处 山脊之间的 低洼部分 鞍部 相邻山峰中间处 相邻两个山峰之间,呈马鞍形 陡崖 多条等高线会合重叠在一处 近乎垂直的山坡 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境内,主峰玉皇顶海拔1 532.7米,气势雄伟磅礴,有 “天下第一山”之称。泰山以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的身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下图为位于石壁谷中的十八盘和泰山仙人桥景观。据此回答1~3题。 【实践·学以致用】 石壁谷中的十八盘 泰山仙人桥 1.从地貌观察顺序的角度,图中石壁谷中的十八盘属于( ) ①大的地貌 ②次一级地貌 ③面状地貌 ④线状地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D 【解析】 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观察地貌。石壁谷中的十八盘属于次一级地貌和线状地貌(山谷),D正确。 2.从地貌观察顺序的角度,图中泰山仙人桥属于( ) ①微观地貌 ②次一级地貌 ③点状地貌 ④线状地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C 【解析】 泰山仙人桥景观属于微观地貌和点状地貌,C正确。 3.下列叙述反映泰山宏观地貌格局的是( ) [A]泰山耸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