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56654

曹冲称象的故事教案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024)(含教学反思)

日期:2025-09-18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8次 大小:4159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曹冲,三年级,教学,2024,上册,数学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曹冲称象的故事 第一课时 认识质量单位 教学内容 教材第31~38页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曹冲称象故事的探究、实践操作以及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 2.认识克、千克、吨等质量单位,理解它们的含义,熟练掌握他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了解盘秤、天平、电子秤等常见称重工具,能够根据不同测量需求选择合适的称重工具,并熟练、精准地读取测量数据。 4.能运用所学质量单位知识,结合生活实际,准确描述常见物体的质量,并能正确完成简单的质量相关计算。 5.会估测物体的质量,能运用等量代换等方法测量物体的质量。 6.了解古代智慧和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对成语等文化元素的探究,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①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了解相邻质量单位间的进率,并会正确进行质量单位换算。②掌握常见称重工具的使用方法,能够准确测量物体质量。 难点 ①理解质量单位的实际大小,建立清晰的质量概念。②在无称重工具情况下,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准确估算、测量物体质量。 课时目标 1.准确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初步建立它们的质量观念,探索并掌握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了解盘秤、天平、电子秤等常见称重工具,能精准读取测量数据,会正确测量常见物体的质量。 3.通过对曹冲称象故事的探讨,深入理解曹冲称象的原理,掌握利用等量代换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4.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对古人智慧的敬仰之情。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一段曹冲称象的动画视频,视频中展现大象庞大的身躯以及官员们面对称象难题时的愁容,还有曹冲机智聪慧的做法。播放结束后提问:同学们,看了这个有趣的动画,你们知道曹冲是怎么称出大象质量的吗?” 引导学生回忆故事内容。 2.思考:曹冲为什么能想到用石头代替大象呢? 让学生小组讨论,并通过讨论明白:石头和大象虽然形态各异,但在让船下沉至相同程度这一作用上是等效的,这就是等量代换的思想。 3.提问:同学们对于“曹冲称象”还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自由提问,如“大象到底有多重?”“怎么知道石头有多重?”等。 师:大象的质量就是船上石头的质量,石头的质量可通过称量得出,那如何称量石头呢?称量出的石头质量怎么表示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认识质量单位)二、互动新授 1.教学“说一说”。 (1)师:同学们,课前教师让大家调查生活中的称重工具,现在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调查情况。 各小组展开热烈讨论,教师巡视倾听,并选取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汇报。学生汇报示例: 生1:我在盘秤、天平和电子秤上找到了“克”,我发现用这些秤称比较轻的东西很方便,像一些小零食、药品等。 生2:我在盘秤、电子秤、体重秤上找到了“千克”,家里买水果、称体重的时候就会用到千克。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课件出示盘秤、天平、电子秤、体重秤等称重工具,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哪些秤上有质量单位克(g),哪些秤上有质量单位千克(kg)。 教师总结:克(g)、千克(kg)是生活中常用的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单位。而且1千克=1000克,大家一定要牢记这个换算关系哦! 教师拿出一些实物,如1克的砝码、10克的橡皮、500克的袋装盐、1千克的大米等,先称一称,再让学生亲手掂一掂,直观感受不同质量物体的轻重差异。 (2)课件出示大象图片,提问:那像大象这么重的物体,用克和千克来表示合适吗? 学生可能会回答不合适,教师顺势引出吨: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