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56837

2.5 乘加、乘减教案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2024)(含教学反思)

日期:2025-09-28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4次 大小:3779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乘加,乘减,教案,人教,数学,二年级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 乘加、乘减 教学内容 教学教材第21页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乘加、乘减算式的意义并能按顺序正确地计算乘加、乘减。 2.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乘加、乘减算式的运算顺序。 难点 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出示旋转木马图,先隐去坐了两名同学的转盘)仔细观察,每个转盘上有几个人?(3个)一共有多少个人?你能列算式解答吗?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指名汇报。 生1:加法算式:3+3+3=9(个)。 生2:乘法算式:3×3=9(个)。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过渡:小木马可好玩了,你瞧,又来了2个小朋友,他们也坐上了小木马,现在一共坐了多少人?能直接列乘法算式计算吗?请同学们讨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2)汇报交流。 方法1:根据每匹小木马上的人数,用连加计算,列式:3+3+3+2=11(个)。 方法2:前面3个转盘上的人数相同,可以列成乘法算式,再加上另外2个人。列式:3×3+2=11(个)。 方法3:假设每个转盘上的人数都是3人,那么就是4个3,我们在假设时多加了一个人。因此在算完后要把这个人去掉。列式:3×4-1=11(个)。 (3)引导观察算式。 教师指出:像3×3+2、3×4-1这样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的算式,我们把它们称为乘加、乘减算式。 思考:3×3+2 中,3×3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还要加2?3×4-1中,3×4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还要减去1?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 乘加、乘减算式都是先算乘法,然后再算加、减法。 2.出示教材第21页“做一做”第1题。 师:根据每个盘子里有多少个桃,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桃?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图意后,列出不同的算式,明确运算的顺序。 反馈交流,指名学生回答:3×4+1=13(个)或3×5-2=13(个)。 思考:3×4+1=13(个)中3×4表示什么?加1表示什么?3×5-2=13(个)中3×5表示什么?减去2表示什么?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乘加、乘减都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三、巩固拓展 课件出示教材第23页“练一练”第4题。 学生观察,数一数哪个图形中方格的个数多,说出自己比较的方法。 教师讲解:左图,先算每排相同的,5×4+3=23(个);或先算每列相同的,5×3+8=23(个);或先算全部小方格,5×5-2=23(个)。 右图,先算每排相同的,6×2+10=22(个);或先算每列相同的,4×5+2=22(个);或先算全部小方格,6×4-2=22(个)。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我们在计算乘加、乘减时,应按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的顺序进行计算。在忘记口诀时,可通过联想相邻口诀来计算得数,如4×4可以通过4×3+4得到。 教学总结 【板书设计】 5 乘加、乘减 3+3+3+2=11 3×3+2=11 3×4-1=11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注重趣味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学习素材和思考空间。在教学中教师先给学生呈现单元主题图“智慧游乐园”,让学生复习乘法,再出示生动形象的“旋转木马”的情境图,鼓励和引导学生列出乘加、乘减的算式。在互相启发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充分享受着数学学习活动带来的快乐和喜悦。在提出“一共坐了多少人”这个问题后,学生先认真观察情境图,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从而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算法多样化的数学思想。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出现了很多值得探讨和改进的地方,比如学生在看图时,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看图的方法;教师的语言有时不够简洁,有些地方处理得过于草率等。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多加注意。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