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初步学会蒸馏法、萃取法等分离、提纯有机化合物的常规方法,培养实验探究问题和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重结晶法提纯苯甲酸,能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和推理,得出合理的结论。 3.能说出测定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常用仪器及分析方法,能结合简单图谱信息分析判断有机物分子结构。 4.通过测定有机化合物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的一般方法,能确定有机化合物分子式,并能根据特征结构和现代物理技术确定物质结构。 重 点 重结晶法提纯苯甲酸的实验探究;有机化合物的实验式、分子式和分子结构的确定方法。 难 点 元素分析法计算有机化合物的实验式;通过核磁共振氢谱推断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第1课时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 新知探究(一)———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 (一)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步骤 分离、提纯→确定实验式→确定分子式→确定分子结构 (二)分离、提纯方法 1.蒸馏 (1)原理:利用沸点差异分离和提纯液态有机化合物。 (2)适用条件:①液态有机化合物中含有少量杂质;②有机化合物热稳定性较高;③有机化合物与杂质的沸点相差较大(一般约大于30 ℃)。 (3)蒸馏的实验装置及注意事项 ①实验装置:在横线上写出相应仪器的名称 ②注意事项 a.蒸馏烧瓶底部要垫陶土网,烧瓶内液体体积约为其容积的~; b.温度计水银球位置: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c.加碎瓷片的目的:防止液体暴沸; d.冷凝管中水的流向:下口流入,上口流出; e.先通冷凝水再加热蒸馏烧瓶。 [微点拨] 当互溶的两液体的沸点相差较小或均挥发时,蒸馏前应将其中一种物质转化为难挥发的物质(如盐)。 2.萃取 (1)分类:萃取包括液-液萃取和固-液萃取。 (2)原理 ①液-液萃取:利用待分离组分在两种不互溶的溶剂中的 不同,将其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的过程。 ②固-液萃取:用溶剂从 中溶解出待分离组分的过程。 (3)萃取剂及其选择条件 ①萃取用的溶剂称为萃取剂,常用的萃取剂有乙醚、乙酸乙酯、二氯甲烷等。 ②萃取剂的选择条件 a.萃取剂与原溶剂不互溶; b.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c.萃取剂与原溶液中的成分不反应。 (4)装置及操作要求 装置 操作要求 加萃取剂后充分振荡,静置分层后,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注意漏斗下端管口尖嘴部分紧靠烧杯内壁。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并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微点拨] 将萃取后的两层液体分开需要进行分液。分液常要使用分液漏斗,通过打开其上方的玻璃塞和下方的活塞可将两层液体分离。 3.重结晶 (1)原理 利用被提纯物质与杂质在同一溶剂中的 不同而将杂质除去。采用冷却或蒸发将有机物分离出来,是提纯固体有机化合物常用的方法。 (2)溶剂的选择 ①杂质在所选溶剂中溶解度很小或溶解度很大,易于除去。 ②被提纯的有机化合物在所选溶剂中的溶解度受 的影响较大,能够进行冷却结晶。 [微点拨] 结晶的两种方法 蒸发 结晶 将溶剂蒸发从而获取晶体,此法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如粗盐的提纯 降温 结晶 将热的饱和溶液慢慢冷却后析出晶体,此法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如氯化钠和硝酸钾的分离 [题点多维训练]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分离乙酸与乙醇可以直接蒸馏分离 ( ) (2)蒸馏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插入溶液中 ( ) (3)萃取碘水中的I2可以用乙醇作萃取剂 ( ) (4)分液时先从下口放出下层液体,然后从上口倒出上层液体 ( ) (5)由CuSO4溶液得到CuSO4·5H2O时可将溶液蒸发结晶 ( ) 2.提纯下列物质(括号中为杂质),选择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 ) 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