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时间:30分钟 满分:48分) 基础达标 桑干河为永定河上游,是海河重要支流,流经土家湾峡谷段时河道蜿蜒曲折,河床有大量沉积物。两岸是“V”形狭谷上叠置“U”形宽谷的“谷中谷”地貌。图1为“谷中谷”地貌剖面图。据此回答1~2题。 图1 1.土家湾地区“谷中谷”的形成过程是( ) ①地势平缓,地壳抬升较慢 ②桑干河侧蚀作用明显,下蚀缓慢,形成“U”形宽谷 ③地壳抬升速度加快 ④河流下蚀作用增强,形成“V”形狭谷 [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①② [C] ①④③② [D] ④③①② 【答案】 A 【解析】 “谷中谷”的形成类似河流阶地的形成,先经内力作用抬升,后经外力作用侵蚀,上层地貌形成早,下层地貌形成晚。抬升速度快时以下切侵蚀为主,抬升速度慢时以侧蚀作用为主。 2.推测图示区域聚落分布的位置及原因正确的是( ) [A] 甲纬度较低,海拔较高,气候凉爽 [B] 乙海拔较高,有利于防御外敌 [C] 丙为河流凸岸,泥沙沉积,土壤肥沃 [D] 丁位于山腰,可预防汛期洪灾 【答案】 C 【解析】 由于该图为地貌剖面图,故甲、乙、丙、丁四地纬度差异不大,甲地海拔高,气候凉爽,但其坡度较大,不适合聚落分布,A错误;乙地海拔也较高,但其处在谷地中,地势较低,不利于防御外敌,地势较高处有利于防御外敌,B错误;据图可知,丙地濒临桑干河,该处河床坡度较缓,说明其地处河流凸岸,且有黄土沉积物分布,土壤较为肥沃,适合发展聚落,C正确;丁位于山腰的谷地处,易积水,不利于防御洪灾,D错误。 ———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橘子洲是湘江的江心洲。图2为湘江橘子洲附近地质剖面图。据此回答3~5题。 图2 3.图中橘子洲面积最大的时候应为(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答案】 D 【解析】 橘子洲是江心洲,为河流挟带的泥沙沉积而成,当河流水位低的时候,橘子洲出露的面积大,当河流水位高的时候,出露的面积小。冬季降水少,河流水位最低,橘子洲面积最大,D正确;春季、夏季、秋季降水多于冬季,河流水位较高,橘子洲面积较小,A、B、C错误。 4.如果仅仅考虑流水作用,未来橘子洲将会( ) [A] 洲头受沉积作用强,不断变大 [B] 洲尾受侵蚀作用强,逐渐变小 [C] 西岸受沉积作用强,增长较快 [D] 东岸受侵蚀作用强,增长较快 【答案】 C 【解析】 湘江水流方向大致是由南向北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湘江向北流动过程中向东偏,橘子洲东侧主河道河流流速快,侵蚀作用强,泥沙沉积少,增长较慢,西侧主河道河流速度慢,堆积作用强,增长较快,C正确,D错误;橘子洲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江心洲,橘子洲头位于上游,受河水侵蚀作用强,不会变大,A错误;洲尾泥沙沉积作用强,会逐渐变大,B错误。 5.图中湘江阶地在形成过程中( ) [A] 河流阶地Ⅰ形成时间较早 [B] 经历了间歇性的地壳下降 [C] 阶地Ⅲ形成时地壳抬升幅度最大 [D] 地质作用过程一直比较稳定 【答案】 C 【解析】 据图可知,阶地Ⅲ与阶地Ⅱ的落差最大,说明阶地Ⅲ形成时地壳抬升幅度最大,C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流阶地在形成过程中,离现代河床越近,形成越晚,故由早到晚的形成顺序是Ⅲ、Ⅱ、Ⅰ,阶地Ⅰ形成时间较晚,A错误;多级阶地形成过程中,地壳经历了间歇性的抬升,B、D错误。 J古城由都城、离宫和军事卫城构成。战国时期,都城是古城中心,离宫的东南角城门可供船只通行。秦汉时期,离宫成为古城中心。此后,由于环境变迁,J古城衰落。19世纪起,S市人口集聚,现已发展为地级市。图3示意长江流域局部地区。据此回答6~7题。 图3 6.J古城建设之初,都城未建在离宫处,主要是考虑( ) [A] 减少水患 [B] 便于取水 [C] 方便耕作 [D] 利于防卫 【答案】 A 【解析】 离宫距长江近,容易发生水患,故都城未建在离宫处,A正确;离宫距长江近,更便于取水,B错误;都城是君王居住办公之地,而非农业生产之地,C错误;离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