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 【目标导航】 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 运用图表,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解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1.运用图表,说出海—气之间水分和热量交换过程,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综合思维) 2.运用图表资料,解释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发生的区域、时间及成因。(区域认知) 3.结合景观图等资料,分析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人地协调观) 一、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 1.海—气相互作用 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大量且复杂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其中的水热交换,对气候乃至自然环境具有深刻的影响。 2.海—气水热交换 (1)海洋与大气的水分交换。 (2)海洋与大气间的热量交换。 热 量 交 换 大气对 海洋 海洋吸收了到达地表太阳辐射的大部分,并把其中85%的热量储存在海洋表层 海洋对 大气 通过潜热、长波辐射等方式把储存的太阳辐射能输送给大气,为大气运动提供能量,驱使大气运动 [填一填] 在图中填出海—气相互作用的途径。 3.海—气相互作用的影响:通过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驱使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传输,维持地球上水分和热量的平衡。 二、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1.厄尔尼诺现象 (1)定义: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 (2)影响。 ①对温度的影响:赤道附近太平洋地区东、西部海面的温度差异减小。 ②对降水的影响。 区域 气候变化 引发灾害 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部(秘鲁和智利沿海) 下沉气流减弱或消失,甚至出现上升气流,降水增多 洪涝灾害 赤道附近的太平洋西部 上升气流减弱或消失,干燥少雨 旱灾或 森林大火 2.拉尼娜现象 (1)定义: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表层海水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 (2)影响: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的温度差异增大,引起气候异常。 [想一想] 长津湖位于朝鲜东北部的盖马高原,高原平均海拔约1 300米,有“朝鲜屋脊”之称,气候寒冷,年平均气温1~2℃,最冷月平均气温曾达-25℃,年降水量580~750毫米。据研究,1950年冬季长津湖出现的极寒天气与拉尼娜现象有关,试分析拉尼娜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我国的影响。 提示:成因:信风带势力增强,赤道附近表层海水大规模向西运动,东太平洋海水上泛强烈,水温异常降低,西太平洋海平面上升,水温异常升高。影响:我国易出现冷冬热夏,极端天气频发。 学习任务一 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 【情境·探究导学】 全球水量平衡 从长期来看,全球水的总量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就一个地区来说,有时降水多,有时降水少。在某段时期内,一个地区的储水变化量就是水量收入和支出的差额。这就是水量平衡原理。下图为全球水量平衡示意图。 (1)据图完成下面表格。 海洋水 陆地水 收入 项 收入 数量 支出 项 支出 数量 收入 项 收入 数量 支出 项 支出 数量 总计 总计 总计 总计 提示: 海洋水 陆地水 收入 项 收入 数量 支出 项 支出 数量 收入 项 收入 数量 支出 项 支出 数量 降水 458 蒸发 505 降水 119 径流 47 径流 47 蒸发 72 总计 505 总计 505 总计 119 总计 119 (2)计算海洋降水量与陆地降水量之和,海洋蒸发量与陆地蒸发量之和。这两个数据的比较,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海洋降水量+陆地降水量=577;海洋蒸发量+陆地蒸发量=577;两个数据相同,说明全球蒸发量和降水量基本相同,维持了全球水量的平衡。 (3)计算海洋蒸发量占全球降水量的百分比,这个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海洋蒸发量占全球降水量的87.5%,说明海洋是大气水的主要源地。 【核心·归纳总结】 1.海—气相互作用 2.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 (1)海—气相互作用与水平衡。 ①海洋上中低纬度大部分地区平均降水量远远小于蒸发量,呈现负值;高纬度地区蒸发微弱,呈现正值。 ②陆地各纬度带平均降水量皆大于蒸发量,呈现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