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时间:30分钟 满分:57分) 基础达标 地名是记录区域地理环境的“活化石”。图1示意按自然地理环境要素整理的昆明地名群。据此回答1~2题。 图1 1.昆明地名群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 复杂性 [B] 整体性 [C] 开放性 [D] 稳定性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可知,地名是记录区域地理环境的“活化石”,按自然地理环境要素整理的昆明地名群,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正确。 2.随着全球气温逐渐升高,滇池水位下降,湖湾滩地(也称“堆”)裸露,人口在此聚集,“潘家湾、螺蛳湾、赵家堆”等地名不断出现。这种变化主要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 ) [A] 具有保持碳氧平衡的能力 [B] 具有自我修复的能力 [C] 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D] 牵一发而动全身 【答案】 D 【解析】 全球气温逐渐升高,说明气候要素发生改变,导致滇池水位下降,即水文条件发生变化,湖湾滩地(也称“堆”)裸露,即地貌要素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征,D正确。 陶斯镇位于美国西部新墨西哥州,这里的建筑向人们展示了400年前印第安人用土坯建筑房屋的艺术。村落由两组房屋群组成,均用晒制的土坯泥砖砌成。图2为陶斯镇土坯泥砖砌成的民居。据此回答3~4题。 图2 3.图示传统民居反映的当地环境特点是( ) [A] 黄土深厚 [B] 气候干燥 [C] 雨水丰沛 [D] 牧场辽阔 【答案】 B 【解析】 图示地区是否有深厚的黄土,材料中无相关信息,A错误;牧场辽阔与传统民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D错误;土坯泥砖砌成的房屋最怕雨水冲蚀,该传统民居能够用土坯建造,并经久留存,说明此地降水较少,气候干燥,C错误,B正确。 4.该传统民居墙体厚重,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减少风沙对房屋的破坏 [B] 增加建筑的美观程度 [C] 保持舒适的室内温度 [D] 延长房屋的使用寿命 【答案】 C 【解析】 由上题可知,该区域气候干燥,气温日较差大,白天炎热,夜晚较凉。厚重的墙体是热的不良导体,白天减少室外热量的输入,夜晚减少室内热量的输出,可保持室内舒适的温度,C正确;减少风沙对房屋的破坏、增加建筑的美观程度、延长房屋的使用寿命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A、B、D错误。 喜马拉雅山及毗邻地区垂头菊种类丰富,且大多为特有品种。绝大多数植被花朵向阳绽放,但高山草甸及高山流石滩生境中的垂头菊在开花时却将花朵低垂。近年来,随着人为干扰因素的加剧,很多高山植被进入濒危状态,目前正尝试引种。图3为垂头菊开花示意图。据此回答5~6题。 图3 5.推论垂头菊开花时花朵垂头的原因可能是( ) ①减少植物散热,减缓种子成熟 ②山区风雨无常,减少花粉散失 ③山区紫外线强,减少花蕊灼伤 ④山区昼长较长,增加光合作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 B 【解析】 山区风雨无常,垂头菊花朵低垂可以减少花粉散失,保护花粉,利于繁殖,②正确;山区紫外线强,低垂花朵能减少花蕊灼伤,保护花蕊,③正确;减少植物散热、减缓种子成熟与花朵垂头关系不大,①错误;花朵垂头并不能增加光合作用,④错误。故选B。 6.垂头菊种类多达40余种,且大多是喜马拉雅山区的特有品种,主要原因是( ) [A] 垂直高差大,生境独特多样 [B] 适宜生境面积小,生存困难 [C] 与外界隔绝,种群难以交流 [D] 积雪天数较多,生长期短暂 【答案】 A 【解析】 喜马拉雅山垂直高差大,具有多样的气候、土壤等生境条件,独特多样的生境使得垂头菊能够分化出多种类型,且很多成为特有品种,A正确;适宜生境面积小,不利于种类丰富和特有品种的形成,B错误;喜马拉雅山区并非与外界完全隔绝,C错误;积雪天数较多、生长期短暂不利于物种多样性的形成,D错误。 实施了生态建设工程后,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问题得到显著改善。但若疏于维护,人类对微地貌的改变逐渐被抹去,水文—泥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