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57775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二节第2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课件+学案+课时作业含答案(教师用)

日期:2025-11-17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7次 大小:310962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课时,地理,地球,人教,教师,答案
    第2课时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目标导航】 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结合地球公转的规律和原理,综合分析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综合思维) 2.结合具体图文材料,认识不同地区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特征。(区域认知) 3.观察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日出方位等现象,分析其与四季变化的关系,观察楼间距、太阳能集热板朝向,分析其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地理实践力) 一、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昼夜长短 (1)昼夜长短与昼弧夜弧。 ①昼夜长短:反映日照时间的长短。 ②昼弧与夜弧: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两部分,位于昼半球的部分叫昼弧,位于夜半球的部分叫夜弧。如果昼弧比夜弧长,则白昼长、黑夜短;反之,则黑夜长、白昼短。 [绘一绘] 在下图中用斜线画出夜半球范围(虚线分别表示回归线、极圈),并说出此时的 节气。 图1         图2 答案:绘图如下。图1为北半球夏至,图2为北半球冬至。 图1         图2 (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①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 ②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 ③北半球状况(南半球相反)。 时间 昼夜 长短 分布规律 特殊节气 夏半年(自春分日至秋分日) 昼长 夜短 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至北极四周为极昼 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皆为极昼 冬半年(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 昼短 夜长 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至北极四周有极夜现象 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皆为极夜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 ①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即太阳在当地的仰角)。 ②正午太阳高度:是指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反映太阳辐射的强弱。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随纬度变化。 特点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方降低 夏至日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降低 冬至日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降低 春分日和 秋分日 由赤道向南北两方降低 [想一想] 夏至日时,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是否都达到了一年中的最大值 为什么 提示: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在太阳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而不是在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纬度带,正午太阳高度在夏至日时,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②随季节变化。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纬度带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的纬度带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太阳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 [想一想] 为什么我国北方夏季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效果要比冬季好些 提示:夏季我国北方太阳高度大,白昼长,获得的太阳辐射多。 二、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1.四季更替 (1)成因。 (2)划分(北温带地区)。 类型 范围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天文 四季 过渡 季节 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 过渡 季节 白昼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 气候 四季 3、4、5月 6、7、8月 9、10、11月 12、1、2月 2.五带划分 (1)划分依据:由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太阳辐射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呈有规律递减。 (2)五带的划分。 [想一想] 全球哪些纬度地区会有明显的四季特征,哪些地区没有 提示:中纬度地区有明显的四季特征,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没有明显的四季特征。 学习任务一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情境·探究导学】 作息时间变化   下面是我国某城市某学校作息时间表(表中均为北京时间)。 季节 夏季(5—9月底) 冬季(10月至次年4月底) 上午 9:00—13:30 10:00—14:00 午休 13:30—15:30 14:00—15:00 下午 15:30—19:30 15:00—19:00 (1)该学校夏季和冬季上学、放学和午休时间有什么差异 提示:上学时间夏季早于冬季;放学时间冬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