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6057

初中历史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学习主题3.11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同课异构(课件共18张ppt+一课一练) (2份打包)

日期:2025-05-1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2次 大小:6084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初中,同课,2份,一练,一课,ppt+
    课件18张PPT。第11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一、西汉的建立:公元前202年,_____称帝,建立汉朝。 二、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1.实现“大一统”: (1)思想文化上———独尊儒术、兴办太学。 ①措施:采纳_____的建议———_____”,重视儒学, 重用儒生。在长安办_____,招收“弟子员”。 ②影响:确立了_____在思想文化领域和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刘邦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儒学(2)政治上———解决王国问题。 ①背景:汉初分封的诸侯王势力膨胀,严重威胁中央。 ②措施。 a:颁布_____,要求诸王把封地再分给自己的各位子弟,让他们建立 侯国。使王国的力量分散、削弱,难以同中央对抗。 b.汉武帝又采取其他有力措施,取消了一些王、侯的资格。 ③影响:_____的问题彻底解决。推恩令王国威胁中央(3)经济上———整理财政。 ①措施:_____由国家统一铸造,_____由国家垄断经营。 ②影响:加强了国家对_____的控制,为汉武帝的_____提供了雄 厚的财力支持。 (4)军事上———开发边疆。 ①西北:打败_____,设置“_____”。 ②西南:把“_____”地区纳入统治之下。 ③南方:加强对_____以南广大地区的管辖。货币盐铁经济文治武功匈奴河西四郡西南夷五岭2.历史评价: (1)汉武帝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2)汉武帝时期,实现了“大一统”,西汉进入鼎盛时期。【比较记忆】 ☉西汉的建立者是汉高祖刘邦,创造鼎盛时期的是汉武帝刘彻。 ☉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目的都是加强中央集权。 ☉西周采取分封制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采取郡县制;汉武帝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削弱地方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中央统治。 【知识拓展】 人们为什么总把“秦皇汉武”并称? (1)两人都是我国封建时代重要的君主; (2)都采取了创新的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 (3)这些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且对封建社会历史起了推动作用; (4)“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史料解读】   偃说上曰:“原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   【解读】上述材料的意思是主父偃劝说皇上(汉武帝)说:希望陛下让诸侯得到推恩的权力把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封他们为侯。于是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汉武帝通过这项措施,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知识构建】 A:_____ B:_____ C:_____ D:_____儒术太学推恩令边疆【历史线索】   尊儒术兴太学和巩固国家统一是汉武帝的文治,开发边疆是他的武功,通过他的文治武功,使西汉实现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军事上的大一统,加强了中央集权,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发展成为一个疆域辽阔的多民族大帝国。  汉武帝,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建立了西汉王朝最辉煌的功业。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下面我们一起探究汉武帝的文韬武略。 【推进一统格局】 材料一材料二 材料三 (1)“大一统”的含义是什么? 提示:万物要一统于上天,国家要一统于皇帝。(2)从材料一来看,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汉武帝采纳了这一建议,这与秦始皇对待儒学的态度是否相同,你怎样评价汉武帝的这一行为?为实施该建议,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提示: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不同。汉武帝重视儒学,重用儒生,确立了儒学在思想文化领域和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断绝了研读其他学说的人求取功名利禄之路。这适应了巩固统一,防止分裂,加强君权的政治需要。但也遏制了思想的自由发展。 ③在长安办太学。(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国问题的严重性在哪里。材料二图中人物是谁?他提出什么措施解决王国问题?这一措施巧妙在哪里? 提示:①一些王国与中央对抗,严重威胁了皇权和国家的统一。 ②主父偃。 ③推行“推恩令”,以使更多的皇族子孙领受皇帝的恩泽为理由,要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