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61540

【教学评一体化】2.6《磁铁的妙用》课时教案+整体设计

日期:2025-10-02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4次 大小:40567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教学,一体化,磁铁的妙用,课时,教案,整体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单元基本信息 单元主题 磁铁特性与应用 课标要求 一、核心概念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技术、工程与社会,工程设计与物化 二、学习内容 3.2电磁相互作用 ③列举常用的不同形状的磁铁。 ④知道磁铁可以直接或隔着一段距离对铁、镍等材料产生吸引作用。 12.2技术与工程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③举例说出周围简单科技产品的结构和功能,知道科技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 13.3工程是设计方案物化的结果 ④制作简单的实物模型并展示,尝试通过观察发现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三、学业要求 ①能举例说明磁铁具有磁力;能在教师指导下操作简单的实验,比较磁铁对不同物质的吸引作用。 ②能使用常见的工具和材料制作简单实物模型,能发现实物模型的不足;具有实物制作的兴趣,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想法。 ③能描述常见简单科技产品的结构与功能;知道科技产品为人们生活带来便利。学会使用锤子、安全剪刀、放大镜等简单工具,能应用身边常见材料和简单工具制作简单的作品。 单元课时设计 3课时 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体现学习主题的育人价值) 主题名称 玩磁铁 单元设计意图 1.本单元主题的提出 本单元承接“认识常见物体”“物质的基本属性” 等前期学习内容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物质的 “磁性” 这一特殊属性,为高年级学习复杂电磁知识搭建基础框架,是物质科学领域从基础属性认知向能量与相互作用探究过渡的重要桥梁。 本单元围绕磁铁展开,先通过玩磁铁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探究磁铁性质。接着开展隔物吸铁等实践,了解磁铁磁力作用特点。最后以磁铁的应用,呈现磁铁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整体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观察探究,认识磁铁特性与应用 。 2.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 (1)本单元通过观察、比较、实验、交流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低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观念: 知道常见简单科技产品的结构决定了其功能。 科学思维: ①比较事物之间外在特征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②根据事物的外在特征,对常见事物进行分类。 探究实践: ①能利用多种感官或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并能对这些特征和现象进行简单的比较、分类等。 ②能利用身边的材料和简单工具动手完成简单的任务,能发现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 责任态度: ①愿意倾听他人的想法,乐于分享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②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能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技术、工程与社会”和“工程设计与物化”的高年段要求。 3.熟悉整套教材内容,明确该单元在整套教材中与其他单元的关系和作用。 4.本单元次级主题的构成及逻辑关系 本单元由《磁铁能吸引什么》《隔物吸铁》《磁铁的妙用》等3课构成,紧紧围绕磁铁特性探究展开,层层递进,构成完整认知链。 第1课《磁铁能吸引什么》是基础,通过让学生用磁铁测试铁钉、铜钥匙等多样物体,分类 “能吸引” 与 “不能吸引” 的物品,归纳出磁铁能吸引铁、镍、钴等金属的 “磁性” 核心概念,完成对磁铁基础特性的认知。第2课《隔物吸铁》深化探究,以不同材质、厚度的阻隔物做实验,得出磁铁可穿透轻薄非磁性物体,但磁性会随阻隔物厚度增加而削弱的结论,解答磁性作用条件问题。第3课《磁铁的妙用》则联结生活实例,设计磁性应用,实现知识向生活实践的迁移。 三课遵循发现特性、探究规律到应用规律的科学思维,从分类归纳到对比分析再到综合设计,持续进阶,形成点、线、面知识网络,契合小学生认知规律,助力科学素养提升。 主题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多接触过磁铁相关物品,如冰箱磁贴、磁性玩具、指南针,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