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62746

【教学评一体化】人教版二上2.2《乘法的意义及应用》(教案)

日期:2025-09-18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7次 大小:180577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教学,一体化,人教,乘法的意义及应用,教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6的表内乘法》单元整体设计 一、单元主题解读 (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 《1~6的表内乘法》单元是数与代数领域第一学段“数与运算”和“数量关系”中的重要内容。《课程标准》在“内容要求”中指出:“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感悟运算之间的关系。探索乘法和除法的算理与算法,会简单的整数乘除法。在解决生活情境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数感、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在简单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和数的运算解决问题,能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探索用数或符号表达简单情境中的变化规律。”在“学业要求”中指出:“能描述四则运算的含义,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能熟练口算20以内数的表内乘除法。形成初步的运算能力。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和数的运算,合理表达简单的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的道理,解释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感悟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关联,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几何直观和应用意识。” (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聚焦“1~6的表内乘法”,是乘法运算学习的起始阶段。以游乐园场景(小飞机、小火车、过山车等)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相同加数求和”的加法算式中,抽象出乘法的意义,进而编制1~6的乘法口诀。通过“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如桌子数量、买笔袋)”等内容,深化乘法运算的应用,帮助学生建立乘法与加法的联系,掌握乘法口诀编制规律,为后续表内除法及更高阶乘法学习奠定基础,是构建整数运算体系的关键环节。 (三)学生认知情况 学生已熟练掌握100以内加法运算,对“相同加数求和”有直观经验,但对乘法的抽象意义理解较弱。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初次接触乘法时,易混淆“几个几相加”的表述(如2个3与3个2),口诀编制与记忆存在困难。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需强化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借助操作(摆图形、数实物)和生活实例,逐步实现从加法思维到乘法思维的过渡,提升运算与应用能力。 二、单元目标拟定 1.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准确将“相同加数求和”的加法算式转化为乘法算式,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读写方法。 2.编制并熟练记忆1~6的乘法口诀,能运用口诀快速进行乘法口算。 3.掌握“乘加、乘减”运算顺序,正确计算相关算式;运用乘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区分“几个几相加”与“几和几相加”的不同应用场景。 4.通过“观察游乐园场景、摆图形、编口诀”等活动,经历乘法意义的抽象、口诀编制的过程,培养观察、归纳、推理能力。 5.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会分析数量关系,提升问题解决能力,构建数学建模思想。 6.感受乘法口诀的简洁性与实用性,激发对数学运算的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关键内容确定 (一)教学重点 1.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转化与读写,熟练编制并运用1~6的乘法口诀进行口算。 2.运用乘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准确区分“几个几相加”与“几和几相加”的应用场景,正确列式解答。 (二)教学难点 1.深入理解乘法意义,突破“几个几”的表述混淆,灵活运用乘法解决复杂实际问题。 2.熟练记忆乘法口诀,尤其是易混淆口诀,理解口诀间的内在规律并实现高效应用。 四、单元整合框架及说明 整合指导思想定位: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这是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他人帮助下,尝试克服困难,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能倾听他人的意见,尝试对他人的想法提出建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