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62932

【教学评一体化】冀教版一上2.1《认识立体图形》(教案)

日期:2025-11-03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5次 大小:185581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教学,一体化,教版,认识立体图形,教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课型 新授课 单元 第二单元 课题 《认识立体图形》 课时 一课时 课标要求 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要求学生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感受它们的实际意义。经历对物体进行分类、观察、描述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分类能力。 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一)”是学生初步认识立体图形的起始内容,为后续学习平面图形及更复杂立体几何知识奠定基础,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物品分类、辨认,帮助学生建立立体图形的直观表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材以生活中丰富的实物为素材,呈现“分一分”活动,引导学生根据物品“样子相像”(即形状特征)分类,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四种立体图形,再通过“说一说”拓展生活中对应形状的物品,强化对立体图形的认知,符合低年级学生从直观到抽象的认知规律。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对各种物品形状有一定感性认识,但未系统梳理、抽象出立体图形概念,对图形特征的把握停留在表面观察。低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对具体、生动的实物感兴趣,善于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获取知识,但其抽象概括能力较弱,需要借助大量实例理解图形本质特征。 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观察、分类、辨认立体图形,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形状特征,建立清晰的空间表象,能根据形状特征判断物体所属图形类别,发展空间感知能力。2.借助生活中实物与立体图形的对应,运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将实际物品形状抽象为数学图形,直观理解立体图形的现实意义,培养几何直观意识。3.感受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能从生活情境中识别出对应立体图形的物品,主动用数学知识描述生活现象,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提升应用意识。4.经历对物品按形状分类的过程,理解分类标准(形状相像),掌握分类方法,培养分类思想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四种立体图形,能根据形状特征正确分类、辨认。2.描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主要特征,建立清晰的图形表象。 教学难点 用规范、简洁的数学语言表达立体图形特征,以及灵活关联生活实例,深化对图形的认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新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师:小朋友们,咱们先来玩个超有趣的“图形猜猜猜” 游戏!老师这里有好多藏在袋子里的神秘 “宝贝”,它们都有独特的形状,想不想挑战一下,通过描述猜出它们对应的图形呀?师拿出装有立体图形实物的袋子,轻轻晃动。师:听,它们在里面“说话”呢!接下来,老师会描述这些物品的样子,小朋友们当“图形小侦探”,根据描述猜图形,好不好?课件出示:它长得方方正正,每个面的大小都一样,而且还能灵活扭动哦!师:这是什么?开动小脑筋猜猜。师:答对!请看第二个提示。课件出示:圆圆的、小小的,高尔夫球球场离不开。师:这会是什么呢?师:哇!小朋友们太厉害啦,老师只是简单描述物品样子,大家就一下子猜出来对应的图形!看来呀,借助物品的形状去认识图形,能帮我们快速发现图形的秘密!其实呀,生活里的物品都有各自的形状,这些形状背后,藏着咱们数学里的图形朋友!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一起走进奇妙的图形世界,开启一场奇妙的“图形之旅”吧! 学生:想。 学生:好。 学生:魔方!学生:高尔夫球。 以“图形猜猜猜”游戏开篇,用“神秘‘宝贝’”“独特形状” 等充满童趣的表述,迅速抓住学生注意力,激发好奇心与参与欲。用“奇妙的‘图形之旅’”营造探索氛围,清晰传递本节课学习任务———认识生活中物品形状对应的数学图形,让学生带着期待与好奇,开启图形认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