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2.1中心对称(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 本课时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十三章旋转,23.2中心对称第1小节3.2.1中心对称,内容为中心对称的概念、性质和有关画图。 内容解析 本节课以图形的旋转为基础,通过数学活动认识中心对称,探索成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利用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研究中心对称的画图,认识并欣赏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中心对称。让学生继续考察图形的变换,初步掌握中心对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感受图形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变换规律,并起先有关画图,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中心对称,能利用中心对称的性质作图。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心对称的概念,能够说出中心对称的性质,感知简单图形中心对称中对应元素的相等关系。 (2)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对比、合作交流等多种方式展开自主学习,进一步积累对中心对称特征的数学体验。 (3)学生通过有组织的讨论和交流,掌握中心对称的性质,形成科学严谨的求实态度,增强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2.目标解析 (1)通过具体的数学活动,在活动中了解中心对称的概念,能够说出中心对称的性质,感知简单图形中心对称中对应元素的相等关系,能够辨析图形是否为中心对称。 (2)通过具体的数学活动,通过活动中学生能够指出中心对称中的对应元素。 (3)学生可以通过测量或证明等方式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中心对称,能够按要求制作一个图形关于某点的中心对称。 学生已学习了轴对称、平移、旋转等概念,已初步了解了各种变换的基本性质,初步具备了分析和设计图案的基本技能。但对图形的三种基本变换的掌握不够透彻,也缺乏理论高度,另外本节课在认知方式和思维深度上对学生有较高的要求。在前面学习轴对称、平移、旋转等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初步积累了一定的图形变换的数学活动经验,具备了一定的识图能力和主动参与、合作的意识。本节课旨在让学生在进行观察、分析、欣赏等操作性活动中,丰富学生对图形变换的认识,并使他们正确理解和把握平移、旋转等内容,进一步深化对图形的三种基本变换的理解和认识。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运用中心对称的性质作图。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复习:旋转的性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设计意图:复习旋转性质,对学习中心对称图形做铺垫) 探究点1 中心对称的概念 前面我们研究了旋转及其性质,现在研究一类特殊的旋转———中心对称及其性质。 追问1:如下图,把其中一个图案绕点O旋转180°,你有什么发现? 两个图案重合 追问2:如下图,线段AC,BD相交于点O,OA=OC,OB=OD,把 OCD绕点O旋转180°,你有什么发现 两个三角形重合 师生总结归纳: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简称中心),这两个图形在旋转后能重合的对应点叫做关于对称中心的对称点。 追问3: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须具备三个条件:①能找到一个对称中心;②旋转角为180°;③这两个图形旋转后能重合. (设计意图:认识中心对称 ) 典型例题 如图为某公园中心对称的观赏鱼池,阴影部分为观赏喂鱼台,已知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分析】根据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可得阴影部分相当于2个以点为圆心,长为半径的圆,即可求解. 【详解】解:因为观赏鱼池是中心对称,且米, 所以阴影部分相当于2个以点为圆心,长为半径的圆, 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为(平方米), 答:阴影部分的面积为平方米. (设计意图:强化中心对称的认识) 探究点2 中心对称的性质 找一找:下图中△A’B’C'与△ABC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