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63312

【教学评一体化】冀教版一上1.10《5以内的减法》(教案)

日期:2025-10-18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8次 大小:170894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教学,一体化,教版,1.10,5以内的减法,教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熟悉的数与加减法》单元整体设计 一、单元主题解读 (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 《熟悉的数与加减法》单元是数与代数领域第一学段“数与运算”和“数量关系”中的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在“内容要求”中指出:“在实际情境中感悟并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理解数位的含义,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了解符号<,=,>的含义,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通过数的大小比较,感悟相等和不等关系。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感悟运算之间的关系。探索加法和减法的算理与算法,会整数加减法。在解决生活情境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数感、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在简单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和数的运算解决问题,能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在“学业要求”中指出:“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符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形成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意识。能描述四则运算的含义,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能熟练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形成初步的运算能力。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和数的运算,合理表达简单的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的道理,解释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感悟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关联,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几何直观和应用意识。” (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聚焦了10以内数的认识与运算,是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起始内容,为后续数学学习奠基。 数的认识部分:从1~9到10,借助生活场景(如小朋友数量、动物赛跑、数学王国童话),让学生感知数的实际意义,区分“几个”(总数)与“第几个”(顺序),认识0表示“没有”,还了解数的大小比较(>、<、= )、1~10各数的分与合、数的排列顺序及数位(以10为例,认识十位和个位)。 数的运算部分:通过放风筝、老鹰捉小鸡等生活情境,学习10以内加减法。加法涵盖不同数组合求和,减法涉及总数中去掉部分求剩余,也包括0参与的运算,还渗透加减法互逆关系。 (三)学生认知情况 一年级学生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阶段,对直观、生动事物感兴趣,已在生活中积累简单数感经验,但对数学概念的抽象理解、运算逻辑的精准把握存在不足。 优势:能快速关联生活场景中的数,借助实物、图形理解数的含义与运算,在操作(如摆小棒、涂圆圈)中积极探索。 不足:区分 “几个” 和 “第几个” 易混淆;理解加减法意义时,对复杂情境(如含多余信息、需逆向思考)的分析能力较弱;数的组成与分解,尤其是多组分解组合灵活运用上,还需强化 。 二、单元目标拟定 1.准确认读、书写1~10各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熟练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比较,认识数位(十位、个位)、数的分与合,理解10的组成。 3.能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包括0参与的运算,并能结合情境理解加减法意义,正确列式解决问题。 4.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经历数的认识与运算过程,发展数感和观察、动手、表达能力。 5.借助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分析问题、提取信息、选择运算方法,提升数学应用与逻辑思维能力。 6.感受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趣味情境(数学王国童话)中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数学学习自信心。 三、关键内容确定 (一)教学重点 1.理解1~10各数的意义,能够正确区分“几个”与“第几个”。 2.掌握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排列顺序,认识数位(十位、个位)。 3.能正确、熟练地计算10以内加减法,能结合情境理解加减法意义,并能结合实际情境列式求解。 (二)教学难点 1.理解“第几个”表示的意义,并灵活运用数的大小比较解决实际问题。 2.能结合情境理解加减法意义,并准确列式计算。 3.能利用数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