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64085

【大单元教学】4.7.2.1免疫与免疫规划(第一课时) 分层作业(含答案)--人教版(2024)生物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10-19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4次 大小:6636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免疫,作业,八年级,生物,2024,人教
  • cover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4.7.2.1免疫与免疫规划(第一课时)》 分层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人体第二道防线的是() A.皮肤阻挡病原体 B.黏膜分泌黏液 C.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D.淋巴细胞产生抗体 2.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 A.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 B.出生后形成,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 C.生来就有,对特定病原体起作用 D.出生后形成,对特定病原体起作用 3.溶菌酶的主要作用是() A.阻挡病原体侵入 B.吞噬病原体 C.破坏病菌细胞壁,使病菌溶解 D.产生抗体 4.下列属于免疫器官的是() A.淋巴细胞 B.胸腺 C.溶菌酶 D.吞噬细胞 5.特异性免疫中,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A.吞噬细胞 B.淋巴细胞 C.红细胞 D.血小板 6.2025年4月22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举行主题为“接种疫苗为全生命周期护航”的新闻发布会。提醒市民5月手足口病可能进入流行季,接种肠道病毒71型(EV71)灭活疫苗,可预防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疫苗可引起人体产生抗体 B.患病儿童及时就医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C.该病病原体再次侵入人体时产生的反应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属于过敏原 7.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可通过注射乙肝疫苗进行预防。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病毒是引发乙肝的病原体 B.乙肝疫苗起到抗原的作用 C.乙肝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D.该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8.兴趣小组同学绘制了人体免疫防线动画图,其中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 ) A.A和B B.B和C C.C和D D.B和D 9.流感病毒侵入人体的呼吸系统后,一部分被呼吸道黏膜上的黏液吸附而被杀灭或排除;一部分进入人体内,有的直接被吞噬细胞吞噬,有的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后被吞噬细胞吞噬。上述免疫功能的实现依赖于人体的( ) ①第一道防线②第二道防线③第三道防线 A.①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 10.下图为小鼠获得对肺炎双球菌免疫力的实验探究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的对照组是乙,实验组是甲,两组小鼠健康状态、鼠龄要一样 B.乙中小鼠体内的抗体是吞噬细胞产生的抵抗肺炎双球菌的特殊蛋白质 C.将另外一种致命病菌注入经过乙处理的小鼠体内,小鼠能够存活 D.乙中“给小鼠注入用热水杀死的肺炎双球菌”相当于人类接种疫苗 11.如图Ⅰ和Ⅱ分别表示某种病毒先后两次侵染人体后,人体产生抗体的数量变化曲线,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病毒第二次侵入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大量增多 B.第一次侵染后所形成的免疫功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C.人体所产生的抗体只能对该种病毒有免疫作用 D.人体内的抗体是淋巴细胞产生的 12.水痘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患过水痘的人一般不会再患此病。从免疫类型看,下列各项与此相同的是(  ) A.皮肤阻挡病原体入侵 B.胃酸杀死食物中的病原体 C.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D.吞噬细胞吞噬入侵的病原体 13.为研究注射抗原后引起小鼠体内产生相应抗体水平变化的情况,科研人员进行实验,方法、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抗体与抗原结合,促进吞噬细胞吞噬作用清除抗原,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 B.第28天再次注射a抗原后,产生的抗a抗体的相对浓度显著高于首次 C.根据产生抗a抗体的变化情况,推测第二次接种b抗原时间是第49天 D.抗体与抗原结合是特异性的,所引起的免疫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 14.下列是有关免疫的漫画,能形象地表示人体第三道防线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二、非选择题 15.时事热点题:近期流感高发,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分析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流感的原理,并提出其他预防流感的措施。 16.小陈同学针对近期高发的甲流,制作了“传染病校园宣传手册”。请回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