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节 地球的公转 第2课时 四季更替 五带的划分 第1章 地球的运动 1.运用模型或软件,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说出地球的公转方向、周期。 2.结合实例,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感受人类顺应自然规律进行社会活动的智慧,体会人与环境的协调关系。 春 夏 冬 秋 我国长城四季变化明显 ● 春分(3.21前后) 夏至(6.21前后) 秋分(9.23前后) 冬至(12.22前后) 春分(次年3.21前后) ● ● ● ● ● 6月21日前后 四季更替 全球昼夜平分 全球昼夜平分 北半球昼长夜短 北极圈极昼 南半球反之 北半球昼短夜长 北极圈极夜 南半球反之 四季与昼夜长短变化 昼渐长,夜渐短。 昼渐长,夜渐短。 昼渐短,夜渐长。 昼渐短,夜渐长。 时间 1.22 2.22 3.22 4.22 5.22 6.22 升旗 07:31 06:58 6:15 05:27 04:54 04:46 降旗 17:21 17:57 18:27 18:59 19:28 19:46 时间 7.22 8.22 9.22 10.22 11.22 12.22 升旗 05:03 05:32 06:01 06:31 07:06 07:32 降旗 19:37 19:02 18:12 17:25 16:53 16:52 白昼渐长,黑夜渐短 白昼渐短,黑夜渐长 思考:为什么天安门广场升旗时间不一样? 四季有不同的划分方法 欧美国家通常是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四季的开始,中国传统的四季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起点。 地球公转形成的五带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且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南北移动,这使得地球表面不同纬度的地区获得的太阳光热存在差异。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 五带的划分 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春分(3月21日) 夏至(6月21日) 秋分(9月23日) 冬至(12月22日) 春分(3月21日) 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不同,划分五带。 有极昼极夜 有极昼极夜 四季分明 四季分明 有太阳直射 范 围 气 候 特 点 南、北回归线之间 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 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 北极圈以北 南极圈以南 终年炎热 四季变化明显 终年寒冷 温 度 带 终年寒冷 四季变化明显 热带终年炎热 春 夏 秋 冬 温带四季分明 寒带终年严寒 纬度带和温度带的划分对比 地球上的五带 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23.5 N 23.5 S 0 夏至 6月21日前后 冬至 12月22日前后 春分 3月21日前后 次年春分 3月21日前后 春分→夏至→秋分: 秋分→冬至→春分: 夏至→秋分→冬至: 冬至→春分→夏至: 秋分 9月23日前后 归纳: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二分二至日均指北半球)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太阳直射点向南移;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 23.5 N 23.5 S 0 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两次阳光直射现象 南回归线上:一年一次阳光直射现象 北回归线上:一年一次阳光直射现象 南回归线以南:无阳光直射现象 北回归线以北:无阳光直射现象 拓展 广西桂平北回归线标志 每当夏至日当地正午时,太阳光经顶部的窥阳孔直射在正下方“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图”中的桂平位置上。 拓展 受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影响,某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北纬40°地区二分二至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北纬40°地区二分二至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北纬40°地区二分二至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北纬40°地区二分二至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北纬40°地区某地二分二至日正午时物体的日影 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 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影子越长。 太原市不同季节教室里正午太阳的光照状况 太阳高度角越小,照射面积越大,地面获得的热量越少; 太阳高度角越大,照射面积越小,地面获得的热量越多。 情境:家住北京的刘星想买一套房,想要屋内的采光面积大一些,应该选择什么时候去看房? , 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