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合作 第三节 国际合作 一、教学目标 1. 人地协调观 通过分析教材中“气候变化”“能源危机”等案例,理解国际合作是应对全球性问题的必然选择。 2. 综合思维 结合C919大飞机生产链的全球分工图,从技术、资源、市场三方面解释国际经济合作的必要性。 3. 区域认知 对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差异,归纳国际合作中资源互补的必然性。 4. 地理实践力 通过模拟“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会议”,体验国际合作协商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国际合作的必要性、方式及典型案例分析。 难点: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合作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三、新课导入 1. 教材情境导入 教师提问:“C919大飞机零部件来自19个国家,这种‘全球造’模式是技术落后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预设)各国技术优势不同,合作可降低成本。 教师总结:展示课件原文“国际合作形式:技术合作、工程承包”,引出本节主题。 2. 生活情境延伸 多媒体展示:超市货架上的“德国牛奶+新西兰奶粉+中国包装”商品图。 教师追问:“这类商品的生产涉及哪些国际合作形式?”(关联教材“商品贸易”“技术合作”) 学生讨论:从原料采购、技术标准、物流运输三方面分析。 3. 全球问题切入 课件数据引用:呈现教材原文“人类面临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全球性问题”。 教师设问:“如果日本排放核污水,仅靠日本能解决问题吗?为什么?”(渗透“共同责任”概念) 四、新课教学 模块1: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活动1:全球性问题连连看 教师提问:“教材提到哪些全球性问题?请用课本原句回答。” 学生回答:(齐读课件原文)“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能源危机、野生动物保护”。 追问深化:“如果巴西热带雨林被毁,会对中国气候产生什么影响?” 教师总结:播放教材配套视频《亚马孙雨林与全球碳循环》,印证“独善其身不可行”。 活动2:瓜德尔港角色分析 案例研讨: 分组阅读教材“瓜德尔港”案例,完成表格: 合作方 中国贡献 巴基斯坦获益 合作形式 中国 资金、技术 就业、基础设施 发展援助 教师追问:“为什么该项目属于‘发展援助’而非‘工程承包’?” 模块2:国际合作中的不平等 活动3:咖啡贸易模拟谈判 情境设定:埃塞俄比亚(咖啡豆生产国) vs 美国(咖啡烘焙商)。 教师引导:思考分析双方谈判筹码差异。” 学生角色扮演: 埃方代表:“我们有优质咖啡豆,但缺乏烘焙技术。” 美方代表:“我们掌握品牌和销售渠道。” 教师总结:呈现课件原文“发达国家出口工业品,发展中国家出口初级产品”,解释贸易剪刀差。 模块3:国际组织职能探究 活动4:紧急事件处理竞赛 任务卡分发: 情境1:某国渔船在公海遭扣押(需联合国调解) 情境2:中美贸易关税争端(需WTO仲裁) 学生匹配:用连线题形式将事件与国际组织对应,引用教材原话说明理由。 教师点评:强调课件重点“WTO调解贸易争端,联合国维护和平”。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特点与反思 对话驱动:设计阶梯式问答,在互动中落实核心素养。 痛点破解:针对“不平等合作”难点,用课件原文“初级产品VS工业品”设计辩论活动,化解抽象概念。 实施难点:部分学生对“合作中的不平等性”理解停留在表象,需用更简化的贸易对比图辅助。 素养评估:需增加课堂实时检测(如3分钟随堂问卷)。(
课件网) 第5章 发展与合作 第三节 国际合作 学习目标 1.结合相关资料,了解国际经济合作的产生时间、产生原因和合作方式。 2.结合实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 3.结合相关资料,了解重要的国际组织。 新课导入 中国C919国产大飞机零部件生产地示意图说明了什么? 新知学习 应对全球性的社会问题 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采取共同行动、承担共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