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卷一 中国古代史 (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龙山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广泛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等地区。该文化的代表器物是( ) A.黑陶 B.彩绘陶器 C.玉器 D.骨器 2.中华文化重视以人为本。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种“仁者爱人”的思想体现在政治伦理上就是民本思想。下列选项中,反映孔子民本思想的是( ) A.无为而治 B.“相生相胜” C.反对苛政 D.“兼爱”“非攻” 3.“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武帝接受这一主张后,实行了( ) A.察举制 B.刺史制度 C.尊崇儒术 D.推恩令 4.魏晋南北朝战火连绵,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为频繁的时期。下列所示的政权局面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④①②③ D.①④③② 5.隋朝盛极一时,虽短命而亡,但影响深远。下列制度属于隋朝开创的是( ) A.科举制 B.三公九卿制 C.租庸调制 D.奏折制度 6.唐朝中后期,从边地到中原出现诸多大小藩镇,“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这些藩镇名义上从属于中央,实际上导致“土地、民赋非天子有”。这一局面开始出现于( ) A.平定突厥后 B.安史之乱时 C.黄巢起义后 D.五代十国时 7.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写道:“舍本逐末,贤哲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这反映了他( ) A.主张重农抑商 B.认为工商皆本 C.提出赈济灾民 D.强调节俭尚贤 8.新疆地区的管理与开发是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内容。下列机构与新疆相关的是( ) ①西域都护府 ②北庭都元帅府 ③宣政院 ④宣慰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下图为中国古代某一朝代的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据此判断,该朝代政治体制的特点是( ) A.三公九卿制得以延续 B.政事堂处于中央权力中心 C.三省六部制初步创设 D.分散中枢权力以加强皇权 10.下图是中国某时期各民族政权并立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国实行猛安谋克制度 B.乙国分置南、北面官管理国内事务 C.丙国实行“四等人制” D.甲国与丙国签订和议,甲国向丙国称臣 11.下图是汉、唐、宋时期南北户数增减变化数据图。对该历史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A.源于美洲物种的传入 B.推动政府加强对社会的控制 C.促进工商业市镇兴起 D.与南方经济的增长密切相关 12.宋代儒学复兴,通过授徒、书院讲学等方式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四大书院之一,朱熹曾于此讲学。下列主张属于朱熹讲学范围的是( ) A.“格物致知” B.“致良知” C.“工商皆本” D.“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13.明朝前期为了达到“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的目的,采取了以下哪一措施( ) A.废宰相设内阁 B.戚继光抗倭 C.郑和下西洋 D.隆庆开关 14.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都重视对边疆的治理。下列不属于清朝加强边疆治理举措的是( ) A.设置台湾府 B.设立伊犁将军 C.实行行省制 D.派遣驻藏大臣 15.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认为,文须“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因而他撰著《日知录》的目的是“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这说明,顾炎武( ) A.注重自我道德修养 B.具有社会责任意识 C.旨在鼓吹心学思想 D.极力追求圣贤境界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6.河姆渡遗址保留了大量栽培稻谷遗存,据推测堆积层稻谷的重量在120吨以上,出土的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