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卷五 世界现代史 一、选择题Ⅰ 1.A 根据材料“当1914年”“斐迪南大公和索菲的鲜血洗礼的20世纪所取代”可知是萨拉热窝事件,此事件成为一战的导火索,A项正确;经济大危机发生于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排除B项;《慕尼黑协定》是1938年9月英国、法国、纳粹德国、意大利四国首脑在慕尼黑会议上签订的条约,排除C项;杜鲁门主义提出于1947年3月,排除D项。 2.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爆发的马恩河战役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西线,由法国军队领导的联盟军队反击,制服了德军,德军遭受严重的伤亡。此次会战以德军失败告终,标志其“速决战”计划破产,而③处正是马恩河战役爆发的地方,C项正确。日德兰海战是英德双方在丹麦日德兰半岛附近北海海域爆发的一场海战,与①处不符合,排除A项。索姆河战役位于法国北方的索姆河区域,与②不符合,排除B项。凡尔登战役发生在1916年,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要求是在1915年,排除D项。 3.D 一战结束后,战胜国在1919年召开了巴黎和会,与会各国缔结了《凡尔赛条约》,条约中,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故图片中德国疆界的变化与《凡尔赛条约》相关,D项正确;巴黎和会的召开并没有决定疆界,不能直接影响德国疆界,排除A项;《国际联盟盟约》是为建立国际联盟而制定的规则,不涉及德国领土和疆域的变化,排除B项;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列强在远东地区的秩序,时空不符,排除 C项。 4.C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17年11月8日”“(布尔什维克党)联合兵、工反抗政府”可以判断出是俄国的十月革命,主要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C项正确;农奴制改革是在1861年,排除A项;1917年3月8日(俄历2月23日),二月革命爆发,排除B项;苏联成立是在1922年,排除D项。 5.B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开始,苏俄实行了新经济政策,通过运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手段来恢复和发展经济,并向社会主义过渡,这一政策遭到国内外部分未能深入了解苏俄国情的人的误解,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把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集中起来以保证战争需要,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苏联模式与材料信息“苏俄”时间不一致,排除D项。 6.D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绥靖政策是二战前夕,英、法等帝国主义推行的对法西斯国家妥协的政策,1938年慕尼黑会议召开,英法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顶峰,D项正确。 7.D 材料体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到全面爆发,再发展到全球阶段,最后结束的过程,D项正确;美国参战体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不能体现美国参战彻底改变了战争的态势,排除A项;材料表明苏联战场成为抵抗纳粹德国的主战场,不能体现苏联战场是整个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排除B项;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排除C项。 8.C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联合国家宣言》的签订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联合起来,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C项正确;德国闪击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排除A项;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排除B项;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排除D项。 9.C 据材料“苏联笃定要牢牢控制中东欧,进而要在全世界范围内发起进攻。美国政府由此制定了一套全球性的‘遏制战略’”可知,美国要遏制苏联,遏制共产主义,即对苏联发动冷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标志,C项正确;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排除A项;北约组织的成立是在1949年,是美苏冷战在军事上的表现,排除B项;马歇尔计划是在杜鲁门主义出台后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