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本单元内容包括: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即平行与垂直;垂线的画法;长方形、正方形的画法;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及特征;梯形的认识。本单元是在学生了解了线段、直线和射线的性质,学习了角的度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有关四边形的知识,对平行四边形也有了初步的认识,这里着重教学的是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它与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梯形在这里是第一次正式出现,教材中除教学梯形的特征外,还注意说明它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时,要善于厘清知识间的关系,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内容的容量、密度和教学重点,有机地联系单元、全册,乃至整个年级、整个学段的教学内容;要注重学用结合,就地取材,充实教材内容。这一单元涉及许多作图的内容,如画垂线、画平行线、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等,对四年级学生来说,这些都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要加强作图的训练和指导,重视学生作图能力的培养。 1.认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平行与垂直。 2.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理解“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3.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认识梯形的各部分名称。 4.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特性,理解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1)平行与垂直 (1课时) (2)画垂线 (1课时) (3)点到直线的距离 (1课时) (4)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1课时) (5)练习课 (1课时) (6)平行四边形 (1课时) (7)梯形 (1课时) (8)练习课 (1课时) (9)单元核心归纳与易错警示 (1课时) 1.引导学生采取“观察、分类、比较、操作”等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2.适时运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优越性。 3.学生在学习时通过实际操作、动手实验、自主探索、合作探究的方法,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进而在交流中体验图形的特征,使他们的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第1课时 平行与垂直 课题 平行与垂直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节课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索和教师的适时引导有机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研究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动手操作、思考交流、体验感悟,来发现“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的本质属性。 1.把握好教学的“起点”。垂直与平行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和角的特性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生活中平行、垂直的现象虽多,但这样的“原型”有局限性,不利于展开研究。所以,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已有的“直线”知识为基础,直接进入纯数学知识的研究氛围,带领学生先进行空间想象,再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画到纸上,然后进行梳理分类。这样直接唤起学生的回忆,明确直线是无限长的,为看似“不相交”、实际又“相交”的探究学习做好必要的准备。 2.“以分类为主线”展开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画一画、想一想、分一分、说一说等多种活动进行观察、思考。通过两次分类、分层理解,逐步认识到: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相交中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两种情况。这样通过分类、分层理解,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还有利于认识垂直与平行现象,从而理解概念,把握本质。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2.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学习重点 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和互相平行的位置关系。 学习难点 正确判断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尤其是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