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76255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导学案(含答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日期:2025-11-2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64次 大小:2823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5课,工业革命,工厂,制度,导学案,答案
  • cover
选择性必修Ⅱ 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课标目标】 能够运用相关材料,说明工厂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工业生产迅速发展所起的作用,多角度、辩证地解释机器大生产和工厂制度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运用择典型案例,说明工业革命对近代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 能够结合世界史和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选择和组织相关材料,综合阐释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进程的影响 【教材梳理】 一、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 学习聚焦:工业革命实现了机器大生产,以工厂代替工场,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一)英国 工厂 制度 原因 机器大生产带来劳作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 工业革命前,英国分散的手工工场已经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产专业化 。 3.工厂出现,工厂制度逐渐形成 标志 1771年,阿克莱特开办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 特点 1.时间:工人实行倒班制 2.管理:工厂主制定规章制度,强化纪律意识 3.生产:生产流水线被广泛应用到生产过程中 4.原料:由工厂统一供应、合理调配 影响 工厂制度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有利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挖掘工人的劳动潜质,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比较辨析※ 手工作坊、手工工场和工厂 手工作坊 封建社会城市中的手工业生产的基本单位。手工作坊主拥有生产资料,分散经营,以本人的手工劳动为主要生活来源,一般不雇佣工人,只有做辅助性工作的帮工和学徒。帮工、学徒没有工资,仅有维持生计的微薄报酬,因此,作坊主与帮工、学徒之间不存在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手工工场 分为分散的手工工场(简单协作)和集中的手工工场(工场手工业)两个阶段。简单协作没有改变手工的劳动工具和操作方法,仅是在同一工场主指挥下协同劳动;工场手工业是以手工技术和雇佣工人的分工为基础的生产,其规模、分工与技术均比手工作坊进步,更主要的是其生产组织形式与手工作坊有本质区别,存在着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它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工厂制度 是指资产的运营或经营活动主要以工厂为基本单位的企业组织制度或组织形式。近代工厂制度建立后,实现资本与劳动的分离,改变劳动者的社会地位。资本家从市场上招募大批劳动者进入工厂,他们出卖自身劳动力,成为资本的雇佣劳动者、资本的奴役工具。 近代中西方企业的异同 1.相同点:都采用机器生产;都建立工厂制度;都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都推动近代化历史进程。 2.不同点: (1)建立:中国近代企业是在西方工业文明刺激下通过引进西方技术和管理产生的;西方机器大生产和工厂制度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2)发展状况:中国近代企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中,受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发展不平衡;西方企业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上独立发展。 (3)世界市场:中国近代企业竞争力较弱,市场局限在国内;西方国际市场更加广阔 (4)目的:中国的近代企业带有鲜明的救亡图存的色彩;西方的企业主要目的是攫取利润。 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 学习聚焦:工业革命使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1、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 表现:伦敦、巴黎等大城市工业人口猛增,但城市规划建设滞后,工人生活环境恶劣 改进: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逐渐建设新城,疏解中心城市人口,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 2、交通运输业进步,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运河:工业革命对煤等矿石的需求刺激了运河的开凿,1830年英国已拥有人工运河4000多千米; 铁路:铁路运输以其速度快、成本低而受人青睐,1870年英国铁路里程达2.5万千米。 水陆运输网:欧美国家形成了水陆运输网,促进了城际间、国际间的人口交流与贸易往来,大大增加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