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76384

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学案(含答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日期:2025-11-0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70次 大小:21560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文化交流,必修,选择性,2019,统编,历史
  • cover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课标要求】 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类型商路的开辟,通过了解商品所体现的特色文化,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时空定位】 【知识框架】 【历史解释】 1.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2.“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干道。它以西汉时期长安为起点(东汉时为洛阳),经河西走廊到今新疆再到中亚、西亚等地。 3.“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也称“海上陶瓷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1913年由法国的东方学家沙畹首次提及。是已知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中国海上丝路分为东海航线和南海航线两条线路,其中主要以南海为中心。形成于西汉,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衰落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4.草原丝绸之路:指由漠北草原(南西伯利亚)西行,经咸海、里海以北,通往欧洲或小亚细亚的商路被称为“草原丝绸之路”。 5.西南丝路:指从关中平原入蜀至成都平原,沿横断山麓南下,跨越澜沧江、怒江,向西进入缅甸和印度再通往中亚、西亚等地的商路被称为“西南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两宋时期,南方丝路逐渐荒废。 【基础梳理】 丝绸之路 (1)基本概况 名称 路线 概况 陆上丝绸之路 长安-新疆-中亚、西亚、南亚; 1.时间: 公元前138年。 2.内容: 汉武帝派遣张骞沿河西走廊出使西域,计划联合大月氏等政权共击匈奴。张骞一行在途中被匈奴人俘虏,羁留十余年,后辗转抵达大月氏。 3.影响: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繁荣。 4.发展 (1)开辟支线,新疆、中亚地区的路线尤为复杂。 (2)地位下降 ①唐朝中期以后,受割据、战乱等因素影响。 ②东西方的海路联系日益活跃。 草原丝绸之路 东北-漠北-欧洲、小亚细亚; 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多沿此路西迁。 西南丝绸之路 成都-横断山-澜沧江、怒江-缅甸;茶马古道在中国川滇藏境内; 沟通了古代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的联系。 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沿海-东南亚-印度-非洲、红海; 1.西汉: 开辟了通往印度洋的海路。 2.宋元: 能够制造排水量很大、可乘载数百人的巨舟,使用先进的帆索和磁罗盘,官方使节和私人商贾出洋航海频繁。 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地区建立了广泛联系。 广州、泉州、明州等沿海口岸,成为重要交易枢纽。 3.明朝:郑和下西洋 达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巅峰。 (2)丝绸之路的特点:①路线复杂、覆盖面广 ②源远流长 (3)古代丝绸之路在唐宋出现的巨大变化及原因: 变化:安史之乱前丝绸之路以陆路为主,安史之乱后转为以海路为主。 原因: 政治:①少数民族政权隔断了陆路交通,传统的商路(陆上丝路)断绝; 经济: ①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经济发展,主要的外贸物品出产于南方沿海地区; ②波斯和阿拉伯商人的推动; 科技: ①造船和航海技术发达。 2、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 分类 输入 输出 物质 “汗血马”、苜蓿、葡萄、西瓜,棉花、香料、玻璃、金银器皿等 丝绸、瓷器、漆器、铁器等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 技术 中国的漆器制造技术、冶铁技术、四大发明等经由陆路、海路传到西方。 文化 佛教、袄教、摩尼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魔术、音乐、舞蹈。 中医药知识随着炼丹术传到阿拉伯地区。 3、丝绸之路对文明的影响: 对世界: ①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