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课标要求】通过万里长城、故宫、京剧等,认识文化遗产保护对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难点:通过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世界遗产公约》、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认识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必备知识】 知识点一: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1、背景 (1)价值: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人类的共同财富 (2)现状:一直受到严重威胁,且不可再生。(自然灾害,战争,工业化与城市化,对资源的过渡消耗,文化遗产年久腐变)。 (3)经验:针对如何保护文化遗产,各国家采取了不少举措,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4)传统:世界各国历史上都有保护及研究文物的传统。 2.各国经验与措施 (1)概况 古代 收藏 世界 收藏文物,往往是从艺术珍品开始的,成为人们拥有财富与权力的体现 欧洲各国皇室、贵族和教会中,收藏艺术珍品和宗教遗物之风颇为盛行 中国 历代帝王、达官贵人和民间收藏家十分重视收藏各种器物、字画、书籍等,针对古代器物进行分类、著录的金石学还发展成为专门之学 近代 立法保护 世界 ①1834年,希腊针对古迹保护制定了法律。 ②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保护文物古迹的高潮。 ③1964年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是关于古迹保护的第一个国际宪章,强调对文物古迹的保护以历史的真实性为第一要义,有着深远意义 中国 清政府:1906年,清政府颁布《保护古物推广办法》 南京国民政府:1930年设立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并公布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文物保护法律《古物保存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 ①建立专业化的文物保护体系,并完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文物普查。 ②1961年,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到2019年已公布8批。 ③1982年,通过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是由国家最高立法机关颁布的法律;建立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 (2)趋势:私人→国家→国际。 3、意义 (1)历史:保护文化遗产就是记录和传承文明发展史,以史鉴今。文化遗产是研究历史、语言、民俗、建筑和民族学等学科的重要史料; (2)经济:保护好文化遗产,在扩大对外交流、发展文化旅游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文化:保护文化遗产,有助于增进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具有极大的教育意义。 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 (4)社会:文化遗产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折射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特质。 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 (5)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知识点二:《世界遗产公约》 原因:任何文化和自然遗产都是人类共同财富 2.制定: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会议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3.宗旨:集各国之力,对日益遭到损毁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实施有效保护 4.核心:完整性[footnoteRef:0]、真实性、世界性(即是衡量遗产价值的标尺,也是保护遗产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0: ①指范围上的完整性,要尽可能地保持遗产组织与结构及其周围环境的完整;②指文化概念上的完整性,要尽可能的保护遗产地理位置上相互连接的相关部分,完整地体现其文化价值。] 5.内容 (1)充分肯定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通过提供集体性援助来参与保护。 (2)对于一部分全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加以重点保护。 (3)确定了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三种类型。 6.世界遗产分类 (1)物质文化遗产 ①文化遗产:指先人创造并流传下来的所有文化财富。从历史、艺术和科学的角度看是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物、建筑或遗址。从存在形态上分为物质文化遗产(有形文化遗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